【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23日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鴻源表示,為提升台灣第一線防救災能量,必須將各大學視為重要的策略合作夥伴,平時積極演練,才能在災害發生時更精確判斷、加快應變速度。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外交部、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內政部消防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7屆「天然災害減災國際研習營」今天登場。
李鴻源以「台灣的減災政策及行動方案」進行專題演講,他表示,台灣是全球災害潛勢相對較高的國家,據世界銀行報告,台灣有高達73%人口生存在易受3種災害威脅的環境;其他約160個國家,大部分居民只面臨1種災害的威脅。
李鴻源說,台灣在面臨災害防治上最重要的挑戰,是中央掌握的資訊,訊息要能快速、有效的傳達給地方,落實到社區,並建立標準的應變流程。
李鴻源進一步說明,實際的做法,第 1步是訓練地方政府官員,熟習災害應變流程,讓中央、地方、鄉鎮各級政府的能力能同時提升。
第2是一些即時資料的更新,像是各地區的災害潛勢圖完成,讓各級政府決策依據更精確。
第 3是結合各大學成為重要的策略夥伴,讓學院對災害的分析、判斷能盡快提供給地方政府,做為行動的重要依據。如此一來,才能提升第一線防救災能量。
與會學者也表示,台灣在災害應變方面,地方政府的能量不像美國那麼強,但處理災害第一線的單位往往又是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對災害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都依賴中央,靈活度勢必降低。與大學合作,借助學校的資源、工具,能改善這點,提升地方政府應變能力。
也有教授表示,防災、減災是長久的工作,需要經驗、知識累積,但目前台灣在公部門負責災害防治的公務人員流動率很大,難以形成經驗累積。
學者說,部分問題在於,台灣災害防治的公務工作吃力不討好,一旦發生問題,咎責壓力大;但在日本,由於日本重視官員在災害應變的表現,一般公務員要有面臨災害的應變經驗,向社會證明自己是具備調度能力、值得信賴的人,才有更多升遷機會,因此可吸引更多有企圖心的公務員加入防災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