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企業化分工 台商成菲西瓜大王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安格利斯市特稿)曾經經營鴻海下游衛星工廠,台商彭欽鋖前來菲律賓後改行種西瓜,以企業化分工模式管理面積多達580公頃的西瓜田,取得空前的成功,博得菲律賓西瓜大王的美譽。

位於馬尼拉以北約90公里的安格利斯市克拉克自由港經濟特區(Clark Freeport Zone, Angeles),是前美軍在亞洲最大的空軍基地,1993年轉型為經濟特區。

提到經濟特區,一般人腦海裏湧現的是1棟棟的廠房和不停運轉的機械,但克拉克經濟特區裏卻有1家農業公司「Clark Agri-Tech」,裏面沒有精密的電子儀器,也沒有1條條的輸送帶,取而代之的是1片片寬闊的土地、1條條的灌溉水管和茂密的綠葉與果實。

這裏是呂宋島的西瓜生產基地之1,也是台商彭欽鋖在異鄉辛苦打拼10年的成果。

1991年初,彭欽鋖在朋友的勸說下,揹著簡單的行囊,帶著不算多的資金,從台灣漂洋過海來到菲律賓,準備開創一番事業。他先是經營塑膠射出的老本行,後來發現菲律賓土地遼闊,且1年只有乾、雨2個季節,是投入農業的好地方,於是決定北上到安格利斯市,嘗試種植西瓜。

根據菲律賓法律,外國人不能購買土地,彭欽鋖先向地方農民租用土地,由於信用良好加上土地開發得不錯,漸漸打響名號,愈來愈多的農民願意把土地租給他,彭欽鋖的種植面積從原本的幾10公頃慢慢擴大,一直到現在的580公頃,分布在克拉克經濟特區內和週邊鄉鎮。

然而,隔行如隔山,實際投入種植西瓜之後,彭欽鋖才發現面臨的問題很多,包括農地灌溉、工人效率低、居民偷竊等,讓他繳龐大的「學費」,短短2年內賠了2億披索,幸好憑著堅韌的台灣精神,思考問題癥結再逐一解決,終於在第3年一口氣賺回前2年的虧損,一路笑到今天。

彭欽鋖說,菲律賓政府的灌溉系統不完整,有時候雖然有水道經過他的西瓜田,但因政府規定其他用途只能眼巴巴得看著水流過去,他只好開鑿水池貯存雨水和挖出來的地下水,再鋪設塑膠水管輸送到西瓜田的各個角落。

居民偷西瓜也是個頭痛的問題。彭欽鋖表示,有時西瓜賊偷走的只是1粒西瓜,但毀掉的卻是1整條的西瓜生產線,令他損失慘重。

彭欽鋖決定在每塊西瓜田設置崗亭,安排保安人員巡視,可是卻引來更兇悍的西瓜賊,不但開小貨車進到田裏偷竊,所帶槍械的火力甚至比保安人員更強,後來,他改聘當地人擔任守衛,除了熟悉環境之外,也更能辨識竊賊身份,才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菲律賓人的西瓜田,通常1公頃要雇用3名員工,但彭欽鋖有過經營工廠的經驗,於是引進分工概念,把員工分成好幾組,如灌溉、施肥、播種、整地、花粉傳授、機械維修等,身上穿的制服都有編號、方便辯識,各有專長、各有所司,結果近600公頃地只需要100多名員工,大大節省了人力開支。

他管理員工的秘訣是:給員工好的福利,但要求也要嚴格。

如今,彭欽鋖已經博得菲律賓西瓜大王的美譽,生產的無籽和有籽西瓜不但賣到呂宋島各大市場與超市,每年台灣西瓜淡季時,還可銷回100至150個40呎貨櫃到台灣。但彭欽鋖並沒有因事業的成功而鬆懈下來,還是每天穿著汗衫到田裏視察,與西瓜對話,照顧他的西瓜王國。

特別從馬尼拉北上探視台商的中華民國駐菲代表李傳通,對台商的奮鬥精神表示欽佩。

李傳通也從彭欽鋖的例子上看到,以台灣的農業技術、資本,配以菲律賓的土地、低廉人工,台菲農業合作的可行性很高,甚至可以進行農業安全連結,由台商在菲種植的農作物回銷台灣,台商賺取利澗,菲國獲得就業機會,台灣則得到糧食供應,創造3贏。

台灣人的打拼精神在彭欽鋖身上顯露無遺,或許就是這樣的精神,讓台商走到哪裏,都能擊敗各種挑戰,開闢出1片足以自豪的天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