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涉造假 大陸「普藥」亂象誰之過
【大紀元2011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4月份對四川蜀中製藥有限公司(下稱「蜀中製藥」)進行了突擊的現場檢查,稱發現蜀中製藥在中成藥的生產中存在違法行為。目前,蜀中製藥的中藥生產線因涉嫌虛假投料而被停產。有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基本藥物中標價過低,導致企業無所適從。同時由於政府定性檢測存漏洞,藥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問題在於當局在藥物監督上走過場。
基本藥物中標價過低 企業無所適從
中國中藥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超過八成漲價,其中,28%的中藥材價格漲幅超過51%,6%的中藥材價格漲幅超過181%,2%的中藥材價格漲幅超過300%。
當前部份中藥材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而部份企業基本藥物集中招標採購中標價格卻在下降。蜀中製藥的基本藥物在各省的中標價幾乎都僅是最高零售價的1/4~1/3,如10克×20包的板藍根顆粒在安徽省的中標價為2.35元,而最高零售價為10.8元。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開始執行「安徽模式」進行基本藥物招標,即「雙信封」制,在過了「技術標」後,評價「商務標」。這個模式實際運行的結果,其實就是在簡單遵循低價者得標路徑。一味沿用這樣一條路徑,後果可想而知。
在安徽等省份基本藥物招標當中,一瓶60粒裝的復方丹參片中標價僅為0.95元。根據廣州醫藥集團提供的資料,即使按照三七市價360元/公斤計算,按照國家藥典規定的工藝要求,同樣規格的復方丹參片,僅三七一項,成本就要佔到3元。
當基本藥物的投標價背離了基本的價值規律,企業注定無所適從,要麼放棄市場,要麼冒險做壞事。藥品行業中的不少大企業,被迫逐漸暫停基本藥物的供應,「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凸顯。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指出,目前,部份基本藥物中標價不僅大大低於行業平均生產成本,甚至遠低於藥品原輔材料採購價。「規範企業根本無法在嚴格按照批准的生產工藝和處方、嚴格執行GMP的條件下生產出這類產品。」
「市場售價連原料都買不來,怎麼可能是貨真價實呢?」神威藥業市場部經理馮進茂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神威藥業有上百個產品文號,但因為目前多數產品中標價太低而放棄生產,日常生產的僅有三四十個。「估計所有企業都是這樣,並不會把所有有批號的產品都投產,而是選擇生產自己有競爭力的產品。」
定性檢測存漏洞
業內專家表示,上述事件在業內並非個案。北京科貝源醫藥科技公司總經理程增江指出,因中成藥定性檢測的方法存在漏洞,導致生產環節的虛假投料在最終產品的檢測上體現不出來,從而出現了「合格的假藥」。
程增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舉例說,復方丹參片由三七和丹參組分而成,其檢查方法就是檢查丹參酮含量,但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添加一些中藥提取物合成,也能達到成品中丹參酮含量合格的目標。「而且中成藥是按照「君臣佐使」組方的,一般也只檢測君藥的含量指標,臣藥等物質的檢測方法更為簡單,這就為中成藥的造假提供了條件。」
藥廠中藥生產線GMP證書被收回 產品未召回
國家藥監局認為,「蜀中製藥」中藥生產有違反藥品GMP相關規定的情況,已責令其停產整頓,省局已經收回該企業的中藥生產線GMP證書。
GMP即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簡稱,根據法律規定,所有藥品生產企業都必須獲得GMP證書後方可從事藥品生產。就蜀中製藥而言,一旦中藥GMP證書被藥監局收回或吊銷,則意味著該藥廠一定時期內無法再進行中成藥生產。
而蜀中製藥在市場上流通的相關中藥產品,當地藥監局僅電話通知了四川省內主要基本藥物配送商停止進貨與配送,但還未進行產品召回。四川省藥監局藥品安全監管處一名負責人表示,具體問題正在調查當中,這件事情還沒有定性。
蜀中製藥是中國製藥工業「百強企業」,因其產品以基本藥物為主,在業內有「普藥(即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藥品)大王」之稱,其2010年的銷售收入約為20億元。
「不幸撞槍口」或「對手陷害」 眾說紛紜
至於蜀中製藥究竟是「不幸」撞在了槍口上,還是競爭對手的「陷害」,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網民認為,一個藥廠提供低價位的藥,他可以從很多方面控制成本,比如在原料供應方面,可以自己建立種植基地;在設備方面可以引進高端設備,提高效率,減小能耗;減小管理成本。做老百姓吃得起的藥才是藥企最應該做的事情!
重慶一中藥房藥劑師胡女士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超低價藥」也並非如媒體所說「不是嚴重虧本,就是偷工減料」。 蜀中製藥生產的 1毛1支的藿香正氣水,正常生產,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幾分錢,從藥農那裏收購的藿香2毛錢一斤,加上糖水等輔料,就可以生產一大鍋湯劑,所以成本完全是可以控制下來的。
胡女士分析:「蜀中製藥挨整主要是沒有背景。私營企業嘛,平時給政府捐錢捐少了,沒買個甚麼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遇到嚴打甚麼的,就很容易成為『軟柿子』,政府在「搞運動」的時候總是要抓抓典型嘛。」
胡女士透露,重慶當地也在搞「百日質檢整頓」,藥監局和衛生局聯合辦案,因老闆和它們平時「關係」處得好,事先打了招呼,先自查。有問題的藥品也就有時間提前下櫃,無非是走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