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波士頓

「劍橋沙龍」探尋中國教育公平之路

投入解決中國「世紀難題」 學子分享親身實踐心得

【大紀元2011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小旭劍橋市報導)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教育公平被稱為中國的「世紀難題」,《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05~2006)》指出,中國教育公平性存在嚴重問題,城鄉教育差距極大。針對這個難題,「劍橋沙龍」五月初邀請兩位年輕的社會公益實踐家、海外學子歐潔瑜與楊臨風主講《愛心苦旅——尋訪教育公平之路》,分享他們促進中國教育公平的探尋之路。

時時行善 堅持正義

西蒙斯學院(Simmons College)大三學生歐潔瑜,首先分享了其創建「遊子交流團」,促進教育公平的經歷。她表示,該團在告訴社會:「學生們在堅持著正義」。她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個社會就有正義。」

2007年5月10日,歐潔瑜和六名高中生在深圳市共同創建了「遊子交流團」。本著「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以成大德」的主旨,該團長年致力於愛心助學,為甘肅山區貧困學生帶去物質幫助和精神鼓勵。迄今為止,該團總參與人數已經超過5千人(其中90%的團員為海外留學生),共籌得120餘萬人民幣,在當地建設了包括「遊子小學」在內的3所學校,為孩子們搭建了多個籃球架。

通過考察當地學校危房和走訪貧困家庭,歐潔瑜發現,有些學生為了上學要走8小時的山路;貧困家庭的百姓要和動物生活在一個院子裡,並且挨得很近;學校的教學樓是危房,下雪或打雷時師生們被迫要往樓外跑;師資力量主要是代課老師,每人每月只有200元人民幣的工資,下課後還要養豬務農。一次看到一名小男孩用斷了筆心的鉛筆繼續寫字,她感慨:「即使筆心斷了,也要繼續地寫下去,即使命運不公,也要堅持走下去」。

雖然當地極其貧困,但在歐潔瑜的眼中,是充滿了天賦與純真之心的孩子們。 她表示,是孩子們純真的心一直打動著她,讓她不斷堅持著。一次歐潔瑜和其團員們準備啟程返回深圳,他們曾探訪過的祖孫二人走了幾個小時的山路前來送行,讓她感嘆:「為了報答世間的恩義,我們選擇時時行善 !」

歐潔瑜表示,希望自己「能讓一顆心免於破碎」,儘管貢獻的是棉薄之力,但她相信,「只要堅持,就會成功的」。

陽光書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哈佛大學大四學生、主修計算機科學的楊臨風,分享了其打造陽光書屋電子閱讀教育計劃,用信息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經歷。

身為哈佛社會企業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楊臨風曾連續兩年組織哈佛大學的美國學生在春假期間到北京的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教書。親歷城鄉教育的差距,讓他不禁思考,如何用教育技術跨越巨大的地理和經濟鴻溝。

在觀察研究後,楊臨風發現,儘管有些鄉村學校也有電腦室,但那只是硬件擺在了那裡,根本沒有滿足當地師生的實際需求,僅僅處於「信息化教育」的低級階段,研究如何教授學生使用信息化技術。而楊臨風認為,應該使用「教育信息化」,即信息化服務於教育,解決農村孩子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楊和朋友進行了陽光書屋電子閱讀教育計劃,通過設計廉價的電子書閱讀器連同電子圖書免費捐給中國農村學生,讓農村的孩子能和城裏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目前,陽光書屋計劃準備在甘肅進行試點推廣。楊臨風希望該計劃能夠獲得相關機構、出版商的支持。他相信,陽光書屋的存在,將幫助農村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

把腐蝕的成人拉回到純潔的世界中

當天「劍橋沙龍」的主持人魯楠表示,「劍橋沙龍」以往常邀請學術家與理論家演講,而當天的兩位實踐家為大家帶來了新穎的視角。讓他感到,「在政府不能解決社會問題時,這種自下而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引用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觀點表示,一個社會是否進步,取決於這個社會最差人的境遇是否得到改善。

有觀眾感嘆,「遊子交流團」讓其看到了希望;但聽聞該團連續2年申請非政府組織(NGO)都被拒絕,擔心中國的法律制度不能給其一個合法的名分。對此,主持人魯楠點評道,「這是孩子們純真的世界與成人的法律的碰撞。成人試圖把孩子們拉入其中,但孩子們在把腐蝕的成人拉回到其本來應該生存的純潔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