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三十七)
政治宣傳
六四事件之後,趙紫陽下臺,江澤民上臺。李伯甯為三峽工程上馬,多次給江澤民寫信。一九九一年夏,江澤民在李伯甯的來信上作了批示:三峽工程要進行正面宣傳,可以下毛毛雨。從此,三峽工程進入決策的最後階段。
那麼李伯甯究竟在信中提到了什麼,讓江澤民動了激情?李伯甯在信中不但闡述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而且還特別提到了建設三峽工程的偉大政治意義:
首先,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設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其次,建設長江三峽工程,可以激勵全民愛國主義熱情,鼓舞整個社會士氣;最後,長江三峽工程可以檢驗地方諸侯對中央領導是否忠誠。
官方公佈的三峽工程移民為一百一十三萬,為世界上移民人數最多的水庫大壩工程,這本是建設三峽工程的一個最大弊端,在西方任何一個民主國家中,三峽工程根本不可能實現。西方國家的環保組織把三峽工程稱為「史達林主義」的產物,只有在獨裁國家中,才能得到實現。但是李伯甯認為,中國建設三峽工程,移民百萬,正是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只有中國才能集中全國的力量幹幾件大事。世界上有十幾國家的人口還沒有三峽工程移民人數多。哪個資本主義國家有這樣的魄力,能讓百萬居民搬遷?答案是:只有社會主義中國才有這樣的魄力。
六四事件之後,全國士氣低落。長江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水庫大壩工程。因而被中共視為可以激勵全民愛國主義熱情的墊腳石。
檢驗地方忠誠
六四事件中,江澤民憑藉幾個老人的決定,從上海到北京,登上了中央領導核心。雖然在寶座上坐了兩年,但是地方諸侯對此是否服氣,江澤民心中確實沒有底。秦朝時,丞相趙高曾經指鹿為馬,測試官員是否順服。江澤民亦打算以長江三峽工程,檢驗地方諸侯對中央領導是否忠誠。
一九九一年全國經濟計畫會議結束之後,全國四十七位省長、自治區主任、直轄市市長及計畫單列市市長,組成全國省長長江三峽工程考察團,於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九日赴一場鴻門宴。
在三峽壩址三斗坪處,面對滔滔長江,這些地方諸侯們都表了態:「三峽工程是國家中華民族的象徵,它關係全國造福當代惠及子孫,建議國家盡早決策興建。不管受益不受益,修三峽工程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我們堅決支持!」
三峽工程是一個大型水庫大壩工程。省長們卻非要把三峽工程說成是國家中華民族的象徵,認為三峽工程會造福當代、惠及子孫,這是現代「指鹿為馬」。只是兩千年前還有指鹿說鹿的人,而今四十七位省長,都認鹿為馬了。
當然地方諸侯們對三峽工程的支持,不僅是口頭上,而是要從各省市的財政中,拿出錢來(最終都是納稅人的錢)。根據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的資料,到二○○六年,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投資就高達二百七十七億元,這二百七十七億元,並不包括在一九九二年批准的五百七十億元三峽工程投資之內。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