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灣區領獎 談辦學與產業互動
【大紀元2011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舊金山報導)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於日前抵達灣區,參加材料研究學會(簡稱:MRS)的頒獎典禮並領取了MRS 的Fellow獎。次日(4月27日)晚,他在巴洛阿圖的明苑餐廳與灣區的校友會面,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陳力俊就大學與產業合作與互動、大學的人文和社會責任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看法,同時闡述了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未來的辦學方向。
陳力俊稱能夠獲得材料研究學會的頒獎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早年在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時對電子顯微鏡對微觀世界的探索為基礎,使陳教授在2003年研究方向全面轉向奈米技術時感到得心應手。憑藉政府900萬美元資金資助,他領導的由20名教授組成的團隊經過4年的時間,取得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權威論文的驕人成績。
陳力俊認為:「大學跟產業的互動,如何在之間取得平衡,是每一個學校都應該注意的事情」。在台灣,得益於早期大批留學回國學生的努力,從學習美國的產業發展模式,到今天發展到有自己的特色的高科技產業,甚至某些領域無論產值還是技術上均領先於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產業的主要問題往往亦是學術研究的方向,跟產業合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準;同時產業的效益,對智慧產權的保護的收益,可以提供科研所需經費,對學校和個人都非常好。
陳力俊說,在產業和學校產生良性互動的情況下,「目前學校鼓勵和產業界互動,台灣並沒有商業氣息太重」。
陳力俊認為,以前的學校是象牙塔式的,不和社會接觸。隨著社會的發展,除了傳遞知識、累積知識和創造知識的任務之外,大學還應承擔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據悉,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提出「繁星計劃」,致力於改善鄉村教育落後的狀況,讓因教育落後而考不上清華的學生有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在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園人文和社會氛圍的熏陶下,以前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對外界、對社會不太關心的清華學子,也開始參與到公眾事務中來。陳校長舉例說,前一段時間,有清華的學子上街抗議國光石化、核能電廠的問題。對此,陳校長表示:「學校不要社會化,但只要活動不影響學習,對於校外的活動,學校是不干涉的。」
對於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的情況,陳校長表示,據他親自和學生交流中瞭解到,來台就讀的學生對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的評價都非常的正面。陳校長評價陸生對自己的生涯比較有計劃,學習比較刻苦,他說:「對陸生來講,台灣確實有很多他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北加州清華校友會的校友特地贈送獎牌給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右)。(攝影: 黃毅燕 / 大紀元)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與灣區校友會面。(攝影: 黃毅燕 / 大紀元)
在宴會上,北加州清華校友會的校友特地贈送獎牌給陳力俊。而陳力俊也頒發了感謝狀與獎牌給於去年返回臺灣,加入「百人會」,一人捐贈100萬元台幣(合3萬多美元),以助母校興建新綜合體育館的三位灣區校友,他們分別是張有德、連加吉、陳昱寧。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頒發感謝狀與獎牌給「百人會」校友張有德。(攝影: 黃毅燕 / 大紀元)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頒發感謝狀與獎牌給「百人會」校友連加吉。(攝影: 黃毅燕 / 大紀元)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頒發感謝狀與獎牌給「百人會」校友陳昱寧。(攝影: 黃毅燕 / 大紀元)
此次行程之後,陳力俊將於5月21日再臨灣區,參加在Cupertino Flint Center 舉辦的清華百年建校千人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