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4月26日)
【大紀元2011年04月26日訊】
袁世凱善後大借款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為籌集戰爭經費,以辦理善後為名,特派趙秉鈞、陸征祥、周學熙等為全權代表,未經國會討論通過,擅自與英、法、德、俄、日5國銀行簽訂《善後借款合同》。合同規定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年息5厘,債券九折出售,八四實收,期限47年。合同簽署後,全國一片斥責之聲。
南京大屠殺首惡谷壽夫被處決
1947年4月26日,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第六師團谷壽夫陸軍中將被押赴刑場處決。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反應堆內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泄,由於發電廠沒有保護掩體,導致受到核輻射塵污染的雲層飄往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遭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
據2006年的TORCH報告指出,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蘇聯政府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不久,已禁止醫生在死亡證明上提及因「輻射線」而死亡。一份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車諾比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車諾比事件報告中,56人的死亡被歸咎於此事件(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計在該地區660萬人口中,已經和將會死於輻射的人數可能高達4,000人,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萬3千人。
中共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於1989年4月26日在頭版頭條刊發的社論,內容針對之前全國各地學生因悼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而發展出來的學生遊行活動進行了批評,並將學生活動定性為動亂。
笛福逝世
笛福生於1660年。59歲時寫成的《魯濱遜飄流記》,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這部小說是以一件真事為素材寫成的。200多年前,有一個蘇格蘭人塞爾柯克在一艘英國海船上當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爾柯克因為和船長發生衝突,被遺棄在拉丁美洲的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為了生存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頭和羊皮蓋了兩間小房子,拿釘子做針,把破襪子拆開來做線,用來縫東西。他在荒島上生活兩年四個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國航海家把他救離了海島,塞爾柯克回到蘇格蘭後,經常在酒店裏向人們講述他不平凡的經歷。後來,笛福就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此書。繼《魯濱遜漂流記》後,又寫了許多小說,比較有名的有:《辛格頓船長》、《傑克上校》、《羅克查娜》、《倫敦大疫記》、《一個騎士的回憶錄》等。他一生窮困,1731年4月26日,在悲憤中死去。
汪偽國民政府舉行「還都」典禮
1940年4月26日,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行「還都」典禮。汪精衛在典禮上講話稱,要與日本共同建設東亞。同日,汪精衛發表題為《罪已的精神》一文,表示要以「罪已的精神」,擔負起和平、反共建設的「責任」。
韓國總統李承晚下臺
1960年4月26日,韓國總統李承晚發表下野聲明,1965年於夏威夷逝世,著有《獨立精神--日本暴露記》。
宋子文病逝
1971年4月26日,宋子文病逝。宋子文,廣東文昌人。1895年1月27日生於上海。早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畢業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25年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部長。次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商民部部長。1927年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部長、行政院院長、中央銀行總裁、中國銀行總裁。太平洋戰事後,任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1945年6月曾與蔣經國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7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廣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初去法國,後長期居住美國。1971年4月26日病死。
馬拉多納因攜帶毒品被捕
1991年4月26日,阿根廷警方在世界著名球星馬拉多納住處搜出毒品,並立即將他逮捕入獄。
以色列和黎巴嫩達成停火協定
1996年4月26日晚,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夫在耶路撒冷宣佈:以色列和黎巴嫩已達成協定,以軍與黎真主黨於當地時間4月27日凌晨4時起停火。
協約國和義大利簽訂《倫敦條約》
1915年4月26日,英、法、俄以敵方領土為誘餌,同義大利秘密簽訂《倫敦條約》。根據條約:協約國允許義大利在戰後佔領奧匈帝國所屬的特蘭提諾、蒂羅爾、達爾馬提亞、的里雅斯特以及發羅拉、多德卡尼亞群島,並瓜分東北非一些地方。義大利在得到英國5,000萬英磅的貸款以後,便於同年5月23日宣佈對奧作戰,至1916年8月,又對德國宣戰。
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2005年4月20日宣佈,連戰26日啟程,5月3日上午返台,訪中期間將會晤中共黨魁胡錦濤、在北京大學演講,並前往南京中山陵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靈前致敬。
中華航空140號班機在名古屋機場墜毀,264人罹難
中華航空140號班機是由台灣桃園機場飛往名古屋機場的班機。1994年4月26日,此航班搭載271名乘客及機組員,在名古屋機場降落時不幸墬毀,造成264人死亡,僅有7人生還。
清華學堂正式成立
1904年至1905年間,中國駐美國公使梁誠,一方面向美國勸請核減庚子賠款,一方面上書清廷請以此款設學育才。中間雖因發生粵漢鐵路廢約之關係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國國會之贊同,將處置賠款全權付與總統希歐多爾‧羅斯福。照條約中國應付美國賠款約2,444萬,經羅斯福總統決定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5萬元,從1909年1月起退還中國,中方派唐紹儀為特使赴美表示謝意。1909年,外務部與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商定學生游美細則後,會同學部奏請設立「遊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初賃北京東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為辦公處,後又遷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準將北京西直門外「清華園」作為遊美學務處興建「肄業館」館舍之用。為清華得名之始。
清華園原系道光帝賜其第五子惇親王(奕綜)之賜園,俗稱小五爺園。惇親王死後,長子載濂襲爵為王。庚子之亂,拳匪曾集於園中設壇,事後載濂被削職,賜園為內務府收回。因外務部在呈奏游美學生辦法內,建議在北京城外清曠地方設立肄業館,中堂那桐等頗表贊同,派員各處覓地,認為清華園比較相宜,即撥作館址。面積凡530畝。擇定清華園為肄業館館址後,即著手修理及建築,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罷工數月,耽誤時期。
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建校初期的四大建築之一,位於清華大禮堂大草坪的東南方,是一座樣式別致的二層青磚紅瓦樓房,大門上正額端書「清華學堂」四字是清末軍機大臣滿洲鑲黃旗、光緒十一年舉人那桐宣統年間所題,選清華園為校址就是他任兼管外務部的中堂尚書時批准的。1911年4月26日,清華學堂正式成立,所有辦學方法均照美國學堂實行。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
清華學堂
1989年4月26日,一場5級龍捲風襲擊了孟加拉的夏圖裏阿,造成1,300人死亡,5萬多人無家可歸。
1964年4月26日,坦桑尼亞獨立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誕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