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食品猖獗 暴利+貪腐等原因複雜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大陸觀察之黑心食品專題(2)(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24日電)中國大陸黑心食品猖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歸咎商人道德淪喪,但實際上原因複雜,如果不從各方面採取針對性措施處理,將無法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
大陸黑心食品多得不可勝數,例如安徽阜陽劣質奶粉、摻假龍口粉絲、蘇丹紅辣椒、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溝油、墨汁芝麻、彩色饅頭、染色豆、毒生薑、毒韭菜、瘦肉精等,輕則傷害消費者健康,重則造成死亡,讓人聞之色變。
北京「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和北京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2010年12月進行「中國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成受訪者對大陸食品安全狀況「沒有安全感」,50.9%受訪者認為「需加強治理」。
造成黑心食品泛濫的原因,首先是暴利的驅使。
大陸媒體曾經披露,在河南從廚餘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人民幣300元左右,生產地溝油的人平均淘1桶油能賺70、80元,以1個人每天4桶計,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階上班族的收入。
受到暴利的誘惑,許多人不惜以身試法,不顧良心生產黑心食品,甚至像三鹿、蒙牛、伊利、雙匯這樣的大集團都把持不住,曾經涉案,讓人對商家或個人喪失道德底線非常失望。
除此之外,大陸黑心食品層出不窮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官員貪腐或「政府監管不力」。
像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發生後,三鹿集團包括董事長田文華在內的一批高層管理人員被判重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受到處分。
可是,鮑俊凱後來卻「復出」,出任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並再回到質檢總局擔任科技司副司長。
安徽阜陽毒奶粉事件被問責的原阜陽市市長劉慶強,1年後調任安徽省環保局局長。
大陸媒體及網友對此非常不解。大河網直指官員這樣子的復出更像「伏出」,甚至堪比「胡出」(胡亂而出),「不僅官員幾乎沒有為官倫常,而且我們社會的監督與約束機制幾乎整體性缺失。」
新華網更刊出署名畢謙益的網友留言指出,地溝油之所以會流向民眾的餐桌,是不是官員「屁股不乾淨?」還有媒體指出,食品安全檢測已被過度市場化,「變相成為一些部門的創收管道」。
與此同時,制度缺失也是黑心食品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
目前中國大陸很多地方的食品監管是「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監管單位太多導致事權不統一,互相推諉。
福州市食品安全官員向法制日報指出,難以建立管理地溝油的長效機制,「原因就在於所涉部門太多」,涉及的監管機構多達6、7個。
杭州網也說,經常是媒體、專家或業內率先披露食品安全問題,監管部門總是後知後覺,質檢、工商、食品安全和衛生監督部門「一出事,首先不是檢討自己的工作失誤,而是千方百計推卸責任。」
所以,大陸黑心食品泛濫的原因很多,不是道德低落一句話所能完全解釋清楚,處理黑心食品問題,必須多管齊下,方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