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收聽到一個廣播節目,主持人與來賓正在熱烈的討論:當今科技發達,日新月異,手機簡訊氾濫,幾乎已經到了取代語言對話的地步,甚至於近親、膩友,也都透過這個時髦的方式來溝通,而電子產品的畫面所呈現的文字、符號,冷冰冰又硬梆梆的,實在是很不習慣。主持人頻頻附和,並且說道:「語言是一條線,能夠聯繫分隔的兩端,儘管科技再進步,還是無法替代。」
「語言是一條線,能夠聯繫分隔的兩端」,這個概念清新脫俗、淺顯易懂,實在是精確高明的譬喻,這位主持人的功力識見,果然不凡。關掉收音機之後,仔細推敲這個觀點,爬梳整理出更多的想法,值得再三玩味。
就在此時,想起了一則有趣的故事:古希臘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因家境貧窮,年輕時曾在貴族家當奴僕。有一次,主人要宴請許多當時赫赫有名的哲學家,就吩咐伊索準備最好的佳餚美饌來款待,伊索胸有成竹的承接任務。宴客當天,一道道的上菜,令人費解的是,每一道菜盛裝的都是各種動物的舌頭。
主人驚訝不已,疾言厲色的質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伊索回答道:「您要我準備最好的菜,舌頭是傳述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哲學家來說,沒了舌頭,也就無法明白表達他們的觀念思想,所以,我覺得沒有比舌頭更好的東西了。」客人們聽了,都認為很有道理而開懷大笑,主人也覺得很有面子。
第二天,主人又要請客,故意叮囑伊索準備最壞的菜。誰知上菜時,依然是一整桌的「舌頭宴」。主人怒氣沖沖的指責伊索:「今天你怎麼解釋?」伊索不急不徐的回應:「禍從口出,誹謗、造謠、誣衊、中傷、挑撥……等壞事,難道不是透過舌頭產生的嗎?所以,我覺得沒有比舌頭更壞的東西了。」語罷,全場貴客嘩然,無不稱讚伊索的智慧。
語言,就如同一條線。然而,線,能夠用來做連結溝通,也可以用來做捆綁束縛,端視它的內涵和用心是甚麼。《聖經》箴言中即指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俗諺講得更通俗平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而良言惡語,不全然在於華麗的詞藻,或者嚴苛的語彙,因為,語言是有溫度、有表情的,透過感觀知覺去認識領會箇中況味,經過醞釀沉澱之後,就能夠瞭然於胸,所以,出言不可不慎。
想到這裡,記起了朋友曾經說過的,她與母親的真實故事。她的母親,是一個質樸耿介的鄉下婦女,講話往往直言無諱、不加修飾,敏銳細膩、多愁善感的朋友,常常覺得被母親的語言所惑、所傷。朋友詼諧逗趣的學舌模仿道:「是不是沒有神經知覺?天冷了也不知道添加衣服。」小時候,總感到母親刻薄寡恩,不通人情,曾扼腕嘆息、暗暗叫苦;未料,成年後,竟驀然驚覺那些語言的溫度與表情,原來,儘是溫暖與殷勤。當時,朋友的故事說得活潑生動,至今,餘韻不絕。想來,也不禁深深為她們母女倆人的因緣善解而慶幸。
《史記》中有關韓非子的傳記,再三提到一個觀點──「說難」,人與人之間說話最困難,所以,學習說話的藝術就很重要了。知道何時該講,何時不該講,要如何講,是一門大學問,即使如今已到中年,還常常為自己的出言不遜,而後悔懊惱呢!讓我們努力的學習增長智慧,以純真、純善的語言,做一條細細柔柔的絲線,來聯繫所有緣深、緣淺的相識或不識者,為世間創造更多的溫馨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