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福利院爆黑幕 老人被「出租」打工
【大紀元2011年04月02日訊】湖北省竹山縣福利院的五保老人經常被「出租」打工,由於價錢便宜,附近村民都喜歡僱,有按天計算的短工,也有被派往外地磚廠、工地等長年勞動的長工。工錢都是由僱主直接交給院裡,當地村民把院民叫老笨。這些老人死去後,福利院還繼續領「供養費」。分析指,福利院的種種亂象,折射了鄉村、乃至整個中國養老事業所面臨的嚴重制度問題。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秦古鎮的胡輝國把2,000元錢交給院長,從福利院領走了兩名「長工」。「長工」之一叫全克明,53歲;另一個叫賈宏安,61歲,二人都是湖北省竹山縣竹坪鄉中心福利院的五保老人。
正月初五剛過,胡輝國就與福利院院長但玉堂簽訂了一份《用工僱用(傭)合同》,達成如下協議:「甲方(福利院)為乙方(胡)提供二名身體健康的勞力,向乙方收取勞動報酬二人共12,000元,人均按10個月計酬6,000元。乙方必須保證僱用人員的日常生活、生病就醫,確保身體健康。並且負責僱用人員的人身安全,如出現傷亡安全事故,由乙方負全部責任。」
胡輝國家住30里外的秦古鎮,養了二三十頭牛,還有一個酒廠,雖然覺得協議有點苛刻,但還是把人領了回來。可剛過半個月,2月20日,但玉堂就打電話把人叫了回去。因為上面有人來調查了。
被「出租」的53歲打工仔
全克明已是第三年被派出去打工。他個頭不高,做事麻利,因為長年在外打工,他也被稱為「打工仔」。政府資料中,全克明一欄的備註裡寫著:低智。
所謂五保,即: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這項政策本是針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老人、未成年的孤兒和殘疾人而設計的。但對於全克明來說,被「保」的代價是要出去打工。
作為院裡少數幾個口齒清楚、身體健康的人之一,他已先後兩次被派出打工,最遠至大連。大連建築工地2年共支付給但玉堂 7,000元。
「(具體多少)我自己沒有賬,兩年給了我500塊錢。」全克明伸出5根手指。全克明說,在大連,他負責在工地上打雜、看門。工地包吃包住,工錢全部交給院長。被送回一個月之後,全克明和另一位「院民」賈宏安再次被但玉堂按人均一年6,000元的標準,交給了胡輝國。
五保老人被派出打工在當地不稀奇,當地人稱之為請「院工」。「院工」分零工和長工兩種,給附近村民種地養牛等做雜活的叫零工,按天計算,每天給院裡25元,被派往外地磚廠、工地等長年勞動的叫長工,一般每年做十個月,工錢四千到六千元不等,也是由僱主直接交給院裡。零工和長工,全克明都幹過。
院工價錢便宜,附近村民都喜歡僱。「外頭找人一天得三四十,請院工只要25元一天。常年做還可以談價。」解家溝村民李勇說。「院工」也很聽話。村民陶軍說,當地村民把院民叫老笨(聽話、頭腦不好),如果有後台,沒人願意去福利院。
老年「生產隊」
竹坪鄉中心福利院以前是解家溝村小學,2007年,村小學撤併之後,鄉政府將其改建成福利院。院長但玉堂介紹,福利院屬公立敬老院,佔地2畝,為附近11個村的五保戶老人及無人照顧的精神病人提供「集中供養」,目前全院有26人,最年輕的50多歲,最老的80多歲。
福利院有二三十畝「自留地」,吃的土豆、蘿蔔和白菜等靠自己種,但糧、油、煤只能買。湖北省去年集中供養的標準是每人每年1,800元。「根本就不夠。」院長說。
因此福利院自建院起便實行「以院養院」,讓老人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在院的老人也被組織成「生產隊」。老人們被分成生產組和後勤組。生產組負責打工、種地、養豬、釀酒等;後勤組負責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被送回來後,全克明又加入了福利院的「勞動組」。
死人的「供養費」
以老人為主的福利院,每年都有人離去。前幾年院裡還有五十多個人,死了七八個,加上中途轉走的,如今只剩下30多個人。 「保葬」是「五保」政策內容之一。五保老人都沒有後人,最後的心願就是有人幫他們買一口厚實的壽棺。
但對福利院來說,去世的老人仍有「價值」。在竹坪鄉最新的五保供養花名冊中,死於2009年的程用庭,仍在名單中,政府依然在支付其養老費用。
另一家上庸鎮福利院,前幾年去世的8位老人仍然在冊,另有至少8人,他從未見過。這些「老人」們還在每人每年領取1,800元供養費。民政辦說,這筆錢給了福利院,但福利院對此並不承認。
真的缺錢?
在鄉村福利院,外出打工、以院養院、冒領逝者的供養費,似乎所有的現象都可以歸因於一個現實:缺錢。是否真的缺錢?竹山縣民政局局長王世國說,每人每年1,800元的供養費根本不夠用,鄉鎮每年每人還要再補貼六七百元。
但一位曾在上庸福利院工作過的村民算了這樣一筆賬:每人每年1,800元,每月就是150元,每天攤5元。老人每天吃一斤糧食2元錢,每月吃油5斤,青菜大部份自己種,加上養豬、釀酒等副業收入,養老費用來吃飯並不困難。
事實上,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老人吃飯、以及去世老人的安葬問題。
文章稱,湖北省竹山縣福利院的種種亂象,折射了鄉村、乃至整個中國養老事業所面臨的嚴重制度問題。目前的福利院經營體制,要對老人們所遭遇的不幸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這樣的經營機制難以避免一個病徵:冷漠。因為,福利院中人僅僅把這當成一份工作,而沒有任何情感投入。因此,他們所考慮的唯一問題就是收支平衡。一旦政府撥款不足,他們就會一下子跳到市場機制中,用自己所掌握的資產——老人們的廉價勞動力,進行各種令人瞠目的商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