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黎5區的法國先賢祠(Panthéon),在18世紀晚期建成,兩百多年來這裡安葬著數十名在法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安息在這裡的七位法國文學巨匠。
先賢祠(法語:Panthéon)位於法國巴黎的拉丁區,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聖日內維耶大教堂,歷經數次變遷以後現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名人安葬地。先賢祠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早期典範,其正面仿照羅馬萬神殿(Pantheon in Rome),拱頂為布拉曼特風格。
最早安葬在這裡的文學巨匠是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 Voltaire),伏爾泰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他是法國啟蒙時代十八世紀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俗世之人》等。伏爾泰反對君主制度,主張言論自由。他欣賞中國的孔子,崇拜儒家思想,他認為孔子是用道德的說服力來影響別人。
伏爾泰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他著名的一句話是「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死後13年,即1791年,骨灰被安葬在先賢祠。
第二位進駐先賢祠的文學巨匠是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他是一位是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幾乎與伏爾泰生活在同時代。在巴黎期間,盧梭與德尼•狄德羅認識,並從1749年起參與《百科全書》的撰寫,其主要著作是《懺悔錄》。盧梭的政治哲學中最主要的原則是政治不應與道德分離。當一個國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發揮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對個人的權威。1794年他被移葬在先賢祠。
第三位是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Marie Hugo),他是去世時直接被安葬在先賢祠的第一位文學家。這位十九世紀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
雨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雨果一生著作無數,代表作包括《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
在宗教信仰方面,雨果宣稱:「宗教將會消失,但是上帝將會保留」。他預測,基督教最終將會消亡,但是人們依然會信仰「神、靈魂和力量」。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先賢祠。
第四位是左拉(Émile Zola),左拉是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左拉出生於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名意大利工程師。左拉的最主要著作是從醞釀到成稿歷經25年完成的《盧貢-馬卡爾家族》,這部小說講述了盧貢-馬卡爾家族前後五代人的人生軌跡,宛如一套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題材之廣泛,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方方面面,展現了法國上流社會、工商金融界及下層社會的不同面貌。
第五位是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他是法國20世紀著名的作曲家、作家及政治家,二戰期間曾堅定反對德國納粹對法國的侵犯,對戴高樂一生忠誠,曾在戴高樂任職總統期間擔任文化部長,32歲因小說《人的境況》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去世20年後,骨灰移入先賢祠。
第六位是大仲馬(Alexandre Dumas),他也是截至目前法國唯一一位死後百年才進入先賢祠的文學巨匠。大仲馬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一生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文集250卷,創作量驚人,作品多達270餘種,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在法國通俗文學領域,魅力經久不衰。
第七位是塞澤爾(Aimé Fernand David Césaire),他是法國殖民地馬提尼克出身的黑人詩人、作家、政治家,在文學方面他進行了大量的小說、詩歌、舞台劇以及小品文的創作,也是馬提尼克當代最主要的政治人物,曾擔任馬提尼克大區區長,代表作有《神奇武器》、《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等,於2011年4月骨灰移入先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