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一樣的事 黃祐賢非洲行醫
【大紀元4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8日電)「你一定要留在這裡,不能回台灣。」在史瓦濟蘭行醫1年多的黃祐賢說,他最感動的是自己對病患的照顧得到病患肯定;而當初遠赴非洲行醫,主要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台北醫學大學今天舉辦醫療體系駐外醫療團論壇,由多名從事海外醫療服務的醫師,分享國際醫療的艱難與付出。
35歲的黃祐賢,在1年多前要正式升為主治醫師之際,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要繼續過著每天看診、衝業務量以及定期發表論文研究的生活?他說,在他心中一直有個念頭,就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後來得知有機會能前往史瓦濟蘭行醫,黃祐賢毅然決然離開原本服務的長庚醫院體系,投入國際醫療。
身為神經內科專家,黃祐賢說,史瓦濟蘭因衛生環境不好,易有寄生蟲問題,因此常碰到有民眾吃了沒有煮熟的豬肉,且帶有寄生蟲,結果跑到肝臟、腦部;從腦波檢查看來,有近百個空洞,就像是「瑞士起司」上的氣泡空洞。
實際接觸病患的經驗,讓黃祐賢快速成長;而他認為最感動的時刻,就是病患對他說「你不在我們怎麼辦?」「你要留在這裡,不能回台灣。」
黃祐賢給自己訂了2年的期限,不過,他說,要離開確實會擔心自己的病人,最重要的是,在史瓦濟蘭他每看1個病人可以看20到30分鐘,但回到台灣後,那對他來說「很奢侈」,很難花那麼多時間照顧病人。
另外,史瓦濟蘭醫療團團長杜繼誠也分享自己曾以最原始工具,如手搖鑽等器具,幫患者取出腦內子彈;並運用自己專長,為天生畸形兒動手術。他說,國際醫療團不僅協助國外患者接受更好醫療照顧,也讓國際社會認同台灣的國際醫療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