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紐約訊)今年2月頒布的全美抽樣考試成績顯示,紐約市科學成績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遠落後於其他大城市學生。然而,一些公校則以創新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曼哈頓華埠第一小學(P.S. 1 Alfred E Smith)組織學生籌備科學展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在通過實踐學習科學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英文和數學水平。
科學展促學生主動學習
第一小學今年3月中舉辦了第3屆科學展,並對外開放以供家長和學生參觀。科學展中,學生們展示了其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實驗結果。展覽實驗題材包羅萬象,比如「哪個牌子的紙尿片吸收力較強﹖」、「哪種液體的酸含量較高﹖」。5年級學生做實驗發現純檸檬汁和醋各自的酸成分都比可樂高。在另一實驗中,3年級學生發現,裝有不同水份的瓶子可擊出不同音調。科學老師李承遠說,做實驗後,學生還得寫實驗報告,所以他們必須理解實驗所測試的科學原理。2009年4年級統一州考中,第一公立小學94%的學生成績達標,比2008年的達標率高出14%。
如何引發學生自學興趣﹖
第一公立小學科學老師李承遠說,老師側重教授英文和數學以幫助學生應付州考,課堂上沒有太多時間投入科學教育。他希望通過做實驗、科學展覽項目合作等途徑使學生們能夠透過互動,自發的學習科學。
根據州教育廳規定,學生每週要上90分鐘科學課。5年級學生每週約有一堂實驗課。因此老師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有效教學。李承遠點出,不同程度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一塊做實驗、模型,有助於互相促進,彼此學習。
如何有效教導科學﹖
科學導師Jack Ruolo介紹,學校舉辦的科學展題材按照教育廳課程內容所定。課堂上,老師也教導低年級學生健康飲食習慣,讓學生記錄下來她們一週吃多少次沙拉,鼓勵他們查看不同牌子谷物包裝上所標明的糖份。幼兒園學生標出人體肢體各處名稱,二年級學生還展示他們所栽種的植物。
該校主張實踐教學,老師讓學生們養蚯蚓,餵它們橙皮、雞蛋殼、菜碎片。從中學生們學習到蚯蚓攝食植物小碎片,其所排泄物質可給土壤施肥,還能使土地更疏鬆、改良土質、讓土地在播種後長出新植物來等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老師並以此教導學生大自然循環機制,讓學生養成回收利用的習慣,將可回收物扔到可回收垃圾箱內。校長譚玉嬋說,在教導再循環原理時,老師也在教導節約資源的道理。
科學教育有助提升英數水平
學校有近半數學生要修讀英文為第二語文。科學導師Jack Ruolo說,英文為第二語文(ESL)的學生可通過圖像學習英文生詞。他舉例道,在生物科學中,學生得查閱不同動物特徵,並將其整理成簡單報告,學生從中可以增加其英文詞彙量。他介紹,在科學課上,學生可同時學習數學,他們在科學課中學習如何測量體積、重量等實用數學知識。科學展中,學生們還做了一個金字塔模型,Ruolo介紹,學生從中學習到建築結構和人類文明。
譚玉嬋校長表示,科學是大家都想要學習的知識。無論學生的語文或數學程度如何,每位學生都各有所長,如做實驗、載種植物、做模型、測量體積容量、寫報告等,這些都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這一角度出發,科學教育可幫助提升學生英文和數學水平。因此即便科學成績不是衡量一間學校好壞的指標,她還是特別聘請了科學導師Jack Ruolo一週一次到校指導,以提升該校老師的科學知識。
2009年全國範圍抽樣科學考試成績顯示,紐約州只有33%四年級學生和 29%八年級學生科學成績達標。而紐約市學生的科學成績更差。紐約市公立學校只有18%四年級學生、13%八年級學生考分達到標準,被認定為精通 (proficient)科學。這一比例遠低於紐約州和全國水平。
市教育局首席學術長官波萊考-蘇蘭斯基(Shael Polakow-Suransky)將此歸咎於學生家庭背景。他指出,那些成績比紐約好的地區,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比例也較小。
但華埠第一小學即便8成以上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但在2010年4年級州考中,約88%學生科學成績達標,與紐約州(89%)水平相近,充份體現出校方對科學教育的重視起到了鋪墊基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