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溪:資產和產業新論
【大紀元2011年03月09日訊】各種媒體上經常會說到資產,說到中產階級的資產,這裡有一個問題被模糊了,就是把財產也當做資產對待了,實際上,資產和財產時有區別的,資產就是資本,是可再生的可循環的能繼續創造的那部份財富,包括資金股票等流動資金,也包括維繫工廠公司生產的品牌設備廠房等生產資料,廣義的講,一個公司企業的信譽道德、企業文化、知識產權都可作為資產來看待的,從這個意義來看,這種資產除了擁有看的見得設備廠房等固定宏觀資產以外,還有看不見的流動資產和信譽品牌等隱形資產,而財產,就比較更為全面了,除包括這類可循環的經濟資產以外,還包括其它全部的財產,相對來講,資產的特點,是可滋生的動態的財富,財產則是趨向於保值增值的,不經常流動的,主要體現在不動產上。
現在的中國大陸人的財富觀,在主流精英們主導經濟政策引導下,對財產的認識更趨向於後者,即不動產如房產,這客觀反映來經濟中的問題,任何社會,流動的充滿活力的流動資產是社會財富創造積增加的基礎,可是,我們卻把固定資產不動產當做搖錢寶貝,這本身就背離了經濟發展的規律,試問,誰家的房產固定資產能造出機器,種出糧食?回答肯定不會,有人會說我家的房子出租能為我賺錢,其實,那回答錯了,因為你的房子出租本身就是一種資產的流動,它已經不是簡單的固定資產了,而是作為一種生產資料來創造財富的,他已經是具有資產的屬性了,這就是說,對普通人來說,無論你居住的房子,現在值幾百萬和值幾萬都沒有本質的區別,只要你不參加流通週轉,您擁有的財富就是死的,貴賤都是一樣的,現在中國流行的把擁有一套住房看做衡量是否是中產階級的標準,著實是自降標準,可能多少有一點對的成分,但大方向就錯了,他只能把國民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引入歧途,引入房地產這個吸金吞銀的黑洞,誤導人民曲解資產的價值,把一生的血汗都投向對普通民眾來說不會實際增值的房地產,這個論調的代表思想就是房產等於產業,它使中國人的資產價值觀扭曲,使人民不再用資本創造財富,就使人民不考慮知識經濟的重要性,造成創新知識經濟的長期落後,造成中國可再生可循環經濟的後繼乏力,造成民間製造業資本的高度流失,為壟斷經濟獨大掃清障礙,這種資產認識的謬誤,給實際上制約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的資產泡沫充當了言論工具,使人民變成了房子的奴隸,變成不動產不能真正創造財富的奴隸,可是,自己的一生甚麼也沒有建樹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們這種財富的論調,掩蓋了普通人和利益既得者之間財產的巨大差距,使的普通人民以為擁有一套房子就可以和那些權貴們一樣平起平坐,一樣都是「中產階級」。
自古以來,人民對土地等生產資料十分珍愛的,對這兩種財富的態度也不一樣,起碼的出發點就是先創業,再消費,這個業不外是能夠再循環再生產的基業,有了這個的保證以後,才購置房地產購置高檔消費品,為甚麼說中華民族有勤勞節儉的美好傳統,有創業精神,和這種對財富順序的安排密不可分,而現在顛倒的財富價值觀,把自古以來的傳統也扭轉了,可能好多人都說,我也省吃儉用地積攢財富蓋房,怎麼就不叫創業?實際情況是,你創的「業」不是傳統的「業」,傳統的業更需要體現再生的財富價值,他有增值的活力,而你現在創的「業」只是吸乾你一輩子心血的以泯滅自身創造為代價的「房奴」而已,因此,無論你怎麼艱辛,你和過去那個創業不在一個層次。你創造的不是產業,只是一件你使用的消費商品而已,和一件大衣一袋麵粉沒甚麼本質性的兩樣。放開房子的產權只有短短的七十年現狀不提,就是給你如歐美那些國家的永久性產權又能如何呢?
翻遍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歷史記錄,從沒有把房地產當做經濟支柱產業的,既然這個特色階段把房地產當做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他就的有一套支持這個價值合理的歪嘴理論,把財富當做房產就是其中之一,試想,在這種理論的操縱下,中國人胸無大志不圖創新不圖創業就有了合適的解釋,說明這並不是中國人愚笨,只是被那種忽悠智慧給扭曲了,在這種扭曲下,哪有精力搞專利發明,創建真正的事業?當製造業資金和國人的消費資金都被房地產這個吸金巨龍給吸到房地產以後,中國國內消費不足以拉動內需,唯有看著外國人的嘴臉小心翼翼地靠出口商品過日子,國內的政府也被房地產綁架了,除了買地炒地甚麼也不會幹了,也幹不了了,時時刻刻擔心人家外國叫人民幣升值,因為人民幣在現在的幣值上升值百分之三對中國的製造業將是災難性的打擊,因為現在的人民幣值是建立在貿易失衡的基礎上,理論上必須遭到收支平衡才能報生意和外國一直做下去,而做下去肯定要人民幣升值,如果中國在人民幣升值上抵禦不了我們出口金主西方世界要求升值的聲音,那麼,製造業艱難的處境馬上展現,如果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大滑坡的後續就是破產失業,那麼,中國人拿甚麼立業?難道中國靠房地產去世界競爭?靠房地產pk人家的知識經濟?靠房地產能掙來先進的世界新科技文明?事實上,甚麼也不可能掙到得,中國要想真正屹立於世界,必須積極創新,積極創造可循環可再生的產業,而房地產只能吸完中國的創造資金和能量。
我祖父是「地主」身份,我小時候悄悄問過他:咱家的地現在都叫別人分了,可為甚麼咱家當初不多蓋點房或者多吃點好的,要是光花光錢不要買地,也沒有現在還得戴帽子這種事情了?,祖父說:你不懂,地是刮金板,年年有年年,全家的開銷都是靠土地裡產出的來支持的,如果不先購置下那刮金板,一切都完了,沒有頭皮,怎麼能長出毛髮來?分是叫分了,這不由人,可買地是正理,先按頓住生活的產業才敢安頓其它。這個情景已過去將近四十年了,現在還歷歷在目,雖然現在中國的財富價值庸俗化了,給不動產量身定做了,但是,我不能不說出中國現在這個「房地產」衡量中國財富是有問題的,把房子類的所有不動產當成產業是不全面的,讓房子的不動產佔有流動再生產能力資金是危險的,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中國老百姓要靠房地產起到長久的保值作用,簡直癡人做夢,假如有一天泡沫破滅時,縱觀世界的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慘狀,就能發現到底是麵包重要,還是房子值錢,靠房子抵禦金融風險就是一套謊言,也許,國人們都不知道了,想當年朱老總在德國留學,一戰後德國的一棟房子朱老總花了五美元就買下了,如按現在中國的房產等同於產業的理論,拿上國家的助學金難道就當起「德國中產階級」?顯然不是,前些年中國的留學生在俄羅斯也體現過這樣的一段盧布貶值的歷史,充分領略了麵包威嚴高於一切的道理,現在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的好多房子只售一百多美元,為甚麼會這樣?只不過這個汽車製造中心輝煌不再,走人了,這房子是背不走帶不上的,只能當行李價處理了,從這幾個例子上看,房子不會保值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也就是可再生經濟,這才叫產業,如果產業出了問題,那些其它的財富就如皮之不存,焉生毛哉的道理,中國要是不走出這個價值誤導的怪圈,就拿上房地產和人家國際先進的生產力不斷翻新的創造能力拚搏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潛力吧。
說穿了,無論任老總任直嗆王直言們怎麼說,房子不會結出蘋果長出麥子,也絕不會生下機器生下專利,不會提高中國的競爭力,八零後九零後再怎麼會敲打鍵盤,也敲不出衰退,也敲不出跳水房價,過多的泡沫不動產,會摧毀一個國家的經濟,同樣,也會桎梏每個家庭的財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