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幾位朋友聊天,聽他們提起要抽空去銀行還信用卡的欠款。
我很不解,問為什麼不設置自動還款,省得每個月跑銀行。朋友回說,每個月親自去還,一來可以避免銀行弄錯帳,二來可以提醒自己花錢是要還的,別太鋪張。我聽了也覺有道理,想想自己,銀行帳戶上的資訊從來沒看過幾眼。
開始的時候,每個月收到銀行的紙質對帳單。看過第一個月的帳單,後來的就沒掃過幾眼。再後來,覺得每次銷毀對帳單很繁瑣,要把銀行卡號、姓名、位址等資訊撕碎,怕有人居心叵測盜用。於是,打著要環保的旗號,我申請了使用電子對帳單,給銀行方便也給自己省去麻煩。
就這樣,收不到銀行郵寄的紙質對帳單了,更少想起來要到網上銀行看看。今天聽朋友講了,我也心血來潮,登錄網上銀行看信用卡還款的情況。不看也罷,一看就傻眼了。就說最新的帳單吧,那是上個月的還款額,但我左想右想都沒花那麼多錢。
拿出紙筆,計算上個月每一筆開銷的總和。但算來算去,帳目還是不對,我想不出銀行多扣的一千五百塊是怎麼個來歷。於是,我和老公抱怨,說銀行是不是搞錯了,要是這樣我這些年得被坑了多少錢啊。老公不急不慢,安慰我說銀行很少弄錯,可能是我落下什麼了。
我聽了,很堅定地說我肯定沒算錯。老公問我,搞清楚帳單日和還款日沒有。我沒動腦子,就回答,還款日電子帳單上清清楚楚,帳單日豈不是每個月都變啊,因為就是帳單發行的日子嘛。老公想解釋帳單日怎麼回事,我沒耐心聽,將他打斷,只顧自己抱怨這筆帳務的混亂。
就這樣,往返幾次,老公每次要解釋的時候都被我岔開。折騰到最後,我終於明白老公的意思,原來最近一次還的錢不是上個月的,而是按前次帳單日與後次帳單日之間結算。老公長噓一口氣:「你終於聽懂了……」隨後,老公問我:「你用信用卡十多年了吧?換過至少五六張信用卡了吧?怎麼可能連這個都不懂?」
我沒話可說,就自己的表現,可以說視金錢為糞土不為錢財所動,也可以說是沒頭沒腦連一二三四都不會數。如果連這麼最簡單的事我想當然的理解都是錯的,那其他更深奧的呢?我的想當然到底犯過多少錯啊?看來對人對事都一樣的道理,不能憑主觀猜測或感覺下結論。
聊著天兒的空兒,突然看見老公把他的頭像換成了我一直用的畫面,一模一樣的雄鷹展翅圖。我上前質問:「喂,知不知道這是盜版、侵權啊?」老公還是不緊不慢的語調,道:「換成你的圖像,我看著就想起,我知道的不能想當然認定你也懂,有時候連喝白水之類的事都需要向你解釋的……」
我笑,不再說話,也提醒自己同樣的話。生命中少些想當然,就能多些理智,就能少些誤解,也才能多些關愛,多些寬容。心胸逐漸地開闊,內心一點點地昇華,人會一步步接近真理,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相比之下,如果讓逞一時之快的想當然佔據一生太多的空間,豈不可惜甚或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