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8日電)學者今天發起連署,要求公布非核家園時間表。環保署回應表示,能源配比或發電所用能源種類,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息息相關,政府也已明定在2020年回歸2005年碳排放目標。
台灣在2002年通過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白規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國內學者在今天依法要求相關單位,公布非核家園時間表。
對此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回應,政府已積極要求經濟部在99年12月31日前完成「能源開發綱領」政策環評草案,經濟部也已依時程將草案送交環保署。
環保署說明,能源配比或發電所用能源種類,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發電成本、電價息息相關。快速提高再生能源的配比,可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但需提高電價才能反映成本;若增加核能發電配比,雖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有核能安全與輻射外洩的疑慮;若增加燃煤發電,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會增加,會阻礙我國減碳目標。
環保署表示,行政院已確立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並確定減量目標是2020年回歸2005年碳排放目標;中長期以2025年回歸2000年碳排放目標。
環保署說,未來的2020年甚至到2050年的能源配比,有很多不同的選項,需建立專業溝通平台,使爭議各方進行專業討論達成共識後,將成本效益評估或不確定性程度的事實,納入能源發展綱領環評說明書,作為能源發展政策及達成非核家園目標計畫的決策依據。
環保署表示,首先需先確定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有多大?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太陽熱能發電、生質能各佔多少?天然氣發電有多少可再發展空間?燃煤發電會排放多少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可以接受多少燃煤發電?最後才可確定核能發電的過渡時間長短,並據以訂定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的計畫。
環保署指出,23日的環評委員會議已決議,將針對能源政策的6項策略議題:「能源配比經營策略」、「核能過渡策略」、「熱電系統發展策略」、「能源效率提升策略」、「再生能源發展策略」、「碳封存及捕捉發展策略」及其環境影響,召開專家會議,作為能源發展政策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