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誕辰一百週年 美國重溫里根神話
【大紀元2011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編譯)已故美國總統里根百年誕辰之際,歷史學家們指出,他結束冷戰、扭轉美國經濟、重塑美國精神的非凡政治成就,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傳頌的神話。
傳奇一生
里根出生於1911年2月6日,他的童年在父親的酗酒和拮据的家庭經濟環境中度過。面對家庭的各種問題,年輕的里根從戶外探索、滑冰和宗教中找到了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Eureka College上學期間,他在Golden Tornado橄欖球隊踢球,並成為游泳隊的隊長。就是在這座學校裡,里根第一次想成為一名電影明星。也是在這裡,他第一次嘗試了政治,最終成為學生團體的主席。
1932年他獲得經濟和社會學文憑。隨後5年他在商業廣播電台工作,完善了他的演講風格。其中1934至1937年,他在愛荷華州的WHO電台工作。他演了超過50部電影。
1937年搬到好萊塢以後,他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同年與華納兄弟簽約後不久,里根在電影「Brother Rat」中遇到好萊塢女星簡·惠曼(Jane Wyman)。兩人1940年完婚,一年後他們的女兒莫林·伊麗莎白出生。1945年他們收養了一個兒子——麥克·愛德華。結婚8年後他們離婚了。
1941年里根參加了二戰,由於弱視,他沒能參加實戰,而是製作軍事培訓影片。那時,里根把自己當作主張「新政的民主黨」(New Deal Democrate),但是製作軍事培訓帶子過程中的低效使他對官僚機制不抱任何幻想。
在擔任影視演員工會主席期間,他極力保護那些因誤認為與共產主義有關聯而遭遇不公的(演藝界)同仁。這期間里根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南希(Nancy Davis),兩人1952年結婚,育有兩個孩子。
1964年,為支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Barry Goldwater,里根做了一個30分鐘的政治廣告,譴責大政府主張,呼籲稅收改革——這一主題成為之後24年里根保守主義的魔咒。在這個廣告中的演講幫助他發起1966年競選加州州長。在擊敗另外5位候選人之後,里根攜家眷來到加州首府山克拉門都,從此進入公眾視野。在擔任兩屆加州州長期間,他在醫療、教育和福利方面頗有建樹,同時也很關注白宮的動向。
1980年擊敗卡特獲得總統競選後,里根在他的宣誓就職演說中說道:「政府不是我們問題的方案,而是問題本身。」接下來的8年中,里根直面兩大問題:經濟和共產主義。他一直視共產主義為「現代社會邪惡的焦點」。
1981年3月30日,上任僅2個月後,里根在華盛頓賓館外遭到槍擊,子彈離他的心臟只有幾英吋的距離,由於樂觀,他恢復得很快。
1981年9月25日,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成為美國第一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里根極力反對墮胎,並不喜歡女權主義,但桑德拉·戴·奧康納是溫和的保守主義者。
1984年,里根以73歲的高齡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
1985年,里根首次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之日內瓦會談,冷戰的冰雪開始慢慢融化。四次會面之後,兩人互稱對方的名字而不是姓了。1987年,兩人簽署了限制中程核導彈的中程核武器條約(INF Treaty)。
1987年6月12日,里根在西柏林的布蘭登堡門發表演說時講道:「戈爾巴喬夫先生,請推倒這堵牆。」柏林牆沒有在那天推倒,但不久真的倒了。
1989年,完成8年兩屆的總統任期之後,里根離開了白宮,布什成為他的繼任者。
2004年6月5日,里根與世長辭,享年93歲。1994年他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時,曾手寫給公眾一個便箋,上面說道:「當上帝叫我回家的時候,不管那一天何時來臨,我將帶著對我們國家的熱愛和對其未來永恆的樂觀而離開。」
外交:共產主義是現代社會的邪惡焦點
里根是第一位主張共產主義即將垮臺的世界領導人。1983年3月3日他說道:「我相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而怪異的一頁——仍在進行中的最後一頁。」當時西方對蘇聯的主流看法是,蘇聯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們合作。里根則認為蘇聯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並切斷蘇聯與西方的科技交流來使這種危機加大。認為蘇聯最惡劣的是「與人類歷史的潮流相背,抹滅其人民的自由和尊嚴。」
美國學者對冷戰結束的正統觀點是:「由於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國家持續的在軍事地位上、意識形態的動力上和經濟系統上保持優勢,最終導致蘇聯的投降和冷戰的結束。這些因素顯露了共產主義在道德上的非法性並突出了其經濟上的停滯。」
波蘭團結工會的領導人列赫·瓦文薩說:「當談到羅納·里根時,我必須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談他、我們在波蘭的人都會以我們的角度來談論他。為甚麼?因為我們所得到的自由是他給予的。」
西德的總理穆特·科爾說:「他的出現是這個世界的幸運。在里根呼籲戈爾巴喬夫推倒柏林圍牆後的2年,柏林圍牆就真的倒了,而11個月後德國便統一了。」
1989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瓦茨拉夫·哈維爾說:「他是個抱持著堅定原則的人,毫無疑問是他促使了共產主義的垮臺。」
選擇強硬地與蘇聯直接對抗,而不像前幾位總統如理察·尼克森、傑拉爾德·福特、吉米·卡特採取緩和政策。
內政:里根神話源自讓步
總統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說:「今天的共和黨人把里根塑造成一個反政府的夢幻角色,真正形容的話,是里根式的政府效率。」
布林克利、暢銷書《里根日記》的編輯,該書基於這位第40屆美國總統的日常事務,書中說里根主要是想給「美國國內過火的『大社會計劃』降溫,而不是取消它。」
他說:「他從來沒有談論不要醫療補助、醫療保險,或者取消住宅和城市發展部,更多的是削減聯邦預算。」
歷史學家說,上任後,里根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和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液化氣站排隊的人們延伸數英里。美國人真的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失去了希望。
這位前加州州長前憑藉自己的政治經驗和在好萊塢的演藝生涯(開始是演員,後來成為美國電影協會主席),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不過對於目前保守派對他在任期間扭轉整個美國經濟的一致好評,歷史學家也注意到,當時的許多保守派人士並不認可他的決策,包括與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核軍備上的談判。當時,在他自己的政黨內部有許多人認為同蘇聯談判,意味著你願意與一個邪惡的獨裁者談判。
卡隆(Lou Cannon)曾經寫過好幾本有關里根的書,他在AOL(美國在線)的一個新聞跟帖中寫道:「是甚麼讓里根和他的許多保守派同仁、以及將冷戰視為一個永久條件的民主黨人士不同呢?就是他內心真誠的想談判,而且他認為自己在擔任美國電影協會主席期間與製片人之間的討價還價中已經學會了談判的藝術。」
《推倒這個神話》(Tear Down This Myth)一書的作者、記者本奇(Will Bunch)週四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採訪時說,「許多人忘記了里根引起了不和,幾乎沒有非裔美國人支持他。」
作為費城每日新聞的資深作家,本奇說:「里根神話是很簡單,基本上,人們希望他被記住:里根贏了冷戰,他扭轉了美國經濟……這種想法基於他推倒柏林牆,他給美國人減稅,拯救了美國經濟。」
他指出,保守派人士也沒有提到,里根在擔任總統期間增加稅收,並願與民主黨在社會安全的重大政策等方面合作。
本奇說:「他執政時,他實際上是一個偉大的妥協者。他願意作出妥協來把事情做好。你幾乎從來沒聽過他與民主黨在社會安全方面達成合作的事實。他擔任總統期間,在1982年以後,他每年都停止增加一些稅收,其中包括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加稅,來抵消『81減稅太過』的事實。」
布林克利說,保守派忘了里根實際上真正受到羅斯福總統和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影響,羅斯福主張大政府計劃的「新政」,而艾森豪威爾是一個溫和的共和黨,他執政時表現出巨大的實用主義,將美國的大事做的很好,如州際高速公路。
共和黨戰略家、同時也是CNN.com撰稿人的埃德·羅林斯(Ed Rollins)最近寫道,他不僅僅善於妥協以與國會達成協議,而「對他相信的事情,他從未放棄」,包括他的經濟哲學。應該指出,羅林斯在里根政府中任職並管理他的兩屆總統競選。
「他最大的國內成就——打破了通貨膨脹。」
里根透過他的個性、魅力和賦予感染力的演說,讓美國人重建對自己國家的信心。
卡隆說:「他最大的品質是他自我解嘲的幽默,似乎發乎自然,也是一個有效的政治武器。他的年齡、他的工作習慣、他的虛榮、他的思想、他的智商不夠和他受妻子(南希)支配的傳言,都是他開玩笑的素材。」
布林克利說,里根對經濟有一個健康的品味,他能夠給市場灌輸信心,也做了不少有益於美國的貿易政策的事情。
奧巴馬或步里根後塵?
據悉,奧巴馬很推崇里根,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在推特上說,12月在夏威夷渡假期間,奧巴馬在讀卡隆寫的里根傳記。
奧巴馬在《今日美國》(USA Today)的一個專欄中寫道:「無論在政治上與里根有甚麼分歧,我當然有我的想法,但沒有人能否認他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以及讓人瞭解他對美國的遠景構想。」
觀察家認為,奧巴馬在研究里根,希望找到如何扭轉不好的經濟形勢,重建人民對美國精神的信心。
和里根一樣,奧巴馬因為與俄羅斯談判欲達成一個新的削減核武器條約而受到共和黨的攻擊。
羅林斯說:「最近奧巴馬簽署了進一步削減核武庫的協約,這是達成其他協定的一個前兆,今天,美國和俄羅斯專家互相在對方的土壤中檢查核武設施,這在里根就任總統時,是一個不可想像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