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南縣鹽水鎮傳統的水仙花雕展,已成為特色年節活動。從過年到元宵這傳統中國年的節慶氣氛中,配合鹽水鎮當地月津港迎春燈會,2011年水仙花雕展預定2月7日與點燈同時登場展覽。
水仙花的花期約在中國年節前後,特別討喜,加上水仙花本身的貴氣和散發出的香氣,成了過年應景的花卉。水仙花球莖要經過3年栽種,期間每年還要挖出球莖讓它「冬眠」再種回去,費時費工,令人稱奇。
鹽水鎮的水仙花雕在台灣獨樹一格。雕花師父陳進明表示,水仙花球莖經過雕刻後,編織菁葉和花朵可以雕出牡丹、孔雀、金魚、金雞等百變造型,放在花器中水養。在台南鹽水鎮還發展出將水仙花瓣染色的巧技,使得新年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
鹽水元宵傳統 水仙花雕現風華
老鹽水的港口曾經是大陸人來台的重要港口,號稱台灣第四大商港。在清代鹽水港口水道可直通大海,船隻(杉板頭船--單桅帆船)可航行台灣島內各港之間,尤其是鹽水港離當時的第一大港安平港不遠,透過安平港可與大陸從事商業貿易,因此,商業鼎盛、商郊林立。鹽水港的商郊先祖們多從福建來,且與大陸漳州地區多有生意往來。因此,接近過年時,漳州商人來鹽水做生意時,總會帶來大陸家鄉的水仙花球莖做為贈禮。久而久之,水仙花從商家的贈禮,搖身一變成了鹽水地區過年時節的應景花卉。過年前後,許多家戶會把水仙花裝盆擺放在神桌上,讓花的馨香和祥和之氣充滿家中,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
因為鹽水港和福建的商業往來地緣關係,許多人承襲漳州地區的水仙花雕技藝,花雕同好更利用元宵節互邀將作品集中在護庇宮展覽。從清代開始,鹽水蜂炮與水仙花雕展,就成為鹽水元宵節的兩大盛事。
台灣光復後,水仙花雕再現,只是當時手藝技巧及雕刻工具不如過去。二、三十年前,當時鹽水地區有些年輕人如陳進明、顏豐益等投身水仙花雕的研究,透過他們鍥而不捨的實驗、交流討論,在民國九十年代水仙花雕再度開出美麗的花顏。
臘月仙花 金盞銀舞
潔白的水仙花帶著粉黃色的花蕊,清香脫俗的氣質迷倒了中國的文人雅士,成了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的觀賞花卉。在中國,水仙花甚至成了傳說、神話中的主角,也是黃曆十二月的代表花卉。
自古以來中國有十二「花神」。人們從眾多花卉中,依照花期按月挑選出具代表性的花卉,並選出代表該月花的歷史人物做為「花神」。清代俞曲園的<十二月花神議>中,便將水仙花列為十二月的代表花,以梁玉清為水仙花神。
花雕源流 承先啟後
在中國栽培水仙花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一千三百年,大多任其自然生長、開花,因此,花、葉的型態變化不大。水仙花雕技藝形成之後,透過不同的雕刻方式,讓水仙花的花和葉的型態有了千姿百態的變化。
水仙花雕是台海兩岸的獨特技藝,而且是全世界唯一的技藝。根據大陸福建漳州耆老口述,早於四百年前在漳州地區就有了成熟的水仙花雕技巧。目前最大規模水仙花栽植基地在漳州(面積達3000畝),雕刻師父最多的也是在漳州。因此漳州市可說是世界水仙花雕的大本營及起源地。在水仙的生產基地,幾乎每個農戶都懂得雕刻技巧。漳州市水仙花協會講師也到台灣、大陸各地去推廣水仙花雕技藝。
台灣南部的北港曾是台灣第二大商港,水仙花雕也曾小盛一時,但現在只剩下少數幾名師父從事水仙花雕,擅長使用的工具則是削鉛筆的小刀。
台南在台灣光復後仍有部分師父從事水仙花雕。但是在2006年之前因為人才凋零中斷了十多年。2006年在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先生的奔走之下,力邀漳州市水仙花雕協會來台交流,推廣水仙花雕技藝。並安排漳州師傅到台北社子花卉廣場、台中科博館等地做交流。除展出水仙花雕作品外,更現場教遊客DIY雕刻水仙花。
鹽水的花雕先進陳進明、顏豐益等人投身水仙花雕,在台灣花雕技藝失落下再度研究水仙花雕是從自我摸索開始,因此在剛始的十幾二十年中,成果非常有限,失敗率很高。民國八十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中陳進明在漳州購得了一本水仙花雕專書「水仙藝術雕刻與水養技術」,研究同好以此書所列技法為範本,再加上自己的創意,終於突破瓶頸。目前的鹽水鎮,無論是水仙花雕技法、選球造型、雕刻工具、水養技巧水準皆大大提昇。
鹽水橋南、武廟一帶,水仙花的花雕開展了成熟的技術之後,2003年起大家以充滿舊鹽水風情的橋南社區為推廣基地,每至歲末,大家便會齊聚一堂,舉辦交流研習會,然後彙整花雕作品,固定在武廟展出。每年的過年至元宵節這段時間,鹽水街上飄盪著淡淡的水仙花香,一年伊始,帶給人盈盈的好心情與一年的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