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2月22日訊】1月29日。香港尖沙咀聖安德烈教堂。六長四短象徵著「六四」精神長存的鐘聲,在司徒華先生的安息禮拜上餘音繚繞。全香港舉城向這位老先生致哀,南中國特區一幅憂深思遠的身影就此走入歷史。如今隨著這位在香港歷史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篇章的老人的離去,香港歷史進入了「後司徒華時代」,香港社運、民主化進程乃至中國民主事業的前景從此更加難料,更加令人憂心。
上個月初當我聞訊這一噩耗時,就禁不住內心的震愕和傷悲。一位終生獻身於公義事業的長者未能親睹民主的蒞臨抱憾離去了!記得5年前的一個夏日微雨的午後,我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曾與司徒老先生有過一次晤面,和短暫的交談,隨後身穿雨衣的他站到一張椅子上,對著即將參加遊行的人群發表演講,那日的場景如今歷歷在目。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寒夜壁燈之下,追憶這位在歷史洪流中傲然卓立香江數十載的老先生,我的敬意瀰漫心田,時光仿若一條濺起無數晶瑩水花的小溪,在我的思緒馳神之間,緩緩流淌。
一生沉浮 為民主中國鞠躬盡瘁
我看見一個少年在故鄉廣東開平目睹日軍殺害平民,遂立志投身社會事業以報國民,此時抗戰的硝煙瀰漫中華大地;我看見一位教中文和數學的青年老師看到教師同行普遍遭遇不公,決定挺身而出,從領導教師罷課開始投入社會運動,時值1970年代;我看見一位小學校長為爭取教師權益,故而創辦教師工會並用盡一生去呵護它,那是1973年;我看見一位本土社運領袖在中、英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過程中,被兩國同時拉攏,因堅守平民立場而未向任何一方靠攏;我看見一位資深教育家當選立法局議員後,因持愛國情操拒絕向英女王效忠,那是1985年;我看見一位基本法起草委員在北京「六四」事件發生後悲憤填膺毅然退出草委,此後踏上爭取國家民主的道路,那是1989年;我看見一位資深社運人士為推動香港民主,與戰友一同創辦香港首個民主派政黨,那是1990年;我看見一位長者在夜晚的維園手持蠟燭在燭光前發表演講,在他的號召下數萬市民聚集維園共同紀念一場民族的悲劇,歷21年堅持未斷;我看見一位老先生新春前夕佇立維園年宵攤檔,為市民揮春題字,替他麾下的組織籌款;我看見一位老人臨終前在病榻上念念不忘他親手創辦的幾個政團的前途發展,對戰友叮囑再三。
司徒老先生的一生,就是香港故事的一疊卷帙,豐富多采而又載沈載浮,他的面容總是愁悲、哀戚,一如他孜孜不倦的漫長人生,勞身焦思,勇往直前。起先是為了教育,後來是為了社運、政治和民主化,他此生致力的多項事業,全都是為了他生長於斯的香港,為了他心中的故土中國,為了這一小塊和那一大片土地上的平民。他不停地在為公義和善政吶喊,他不忍心看到時代向下沈淪,於是竭力要在暗夜裡發出一點微光,像一支單薄的蠟燭,孤身上路,起而抗爭,從一個小學教員,漸漸地點燃了許許多多的人們心中的明燈,直到匯聚成一片燭光的海洋照徹黑沈沈的夜空。這位勇銳耿介之士,這個擇善固執的男兒,舉著他不屈的拳頭,風塵僕僕奔走呼號,一直走到垂垂老矣,走到重症纏身躺臥床榻,他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每天堅持游泳一小時的運動健將了,他甚至連在病床上長時間談話都有些力不從心了,但是他的理想抱負還在,他的愛還在。在生命征程的終點,他對戰友的囑咐是「建設民主,同志仍須努力」,對義工留下的遺言是「我愛你們」。人生的重負不情願地放下,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刻,他奔向一個永恆的去處,天堂之門正在為他打開。
堅持信念 點亮自由燈塔
他對理想、對信念的堅持,歷經風霜雨雪數十載而始終如一,讓他在社運低潮期、在民主前景黯淡的歲月里不低頭不屈服,使得香港各界無論政治取向如何莫不震撼。這一份堅持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市民選擇跟他站在了一起,使得香港成為中國大地上世所矚目的自由燈塔。他的愛如此赤誠卻又如此地與眾不同,香港在「九七」前後湧現出那麼多的「愛國愛港」人士,可在這些人當中卻找不出幾個像他那樣將愛國落實為愛「每一個不自由的同胞」。這些人愛的是一個可以北上賺取財富、謀得權位、「經濟崛起」的國家,以及這個國家其後的政黨和位高權重者。而他愛的卻是天真爛漫的孩童,那些權益受到侵害的市民,那些四處逃亡的人,那些被打入另冊的人,那些遭受冤屈和欺壓的人們。
2004年,即將從議員任上退休的他在立法會施政報告辯論時發言,「我從來認為,民主的道路是漫長、曲折、崎嶇的……這是一個十字架,有風險、有很大困難,我願意負擔到底。」這也是他常常對身邊的戰友同道的忠告。他清楚地知道,向威權統治爭取民主,必將是一條艱難險阻的道路。時至今日,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仍然舉步維艱,中國的民主轉型更是遙遙無期,民主對於這個東方大國仿若「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如今,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已到了整整100 週年的紀念了,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民眾依然生活在與百年前的晚清民初驚人相似的歷史困境之中,缺乏公義的體制、傲慢冷酷的公權力、崩潰的倫理道德、失控的社會秩序仍然困擾著飽經風霜的國人同胞。
自由火種不絕 終將照遍中土
但是我們依然對未來心懷指望,我們依然期待著如今坐困彷徨的香港和潰亂傾危的中國,能夠終將有一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轉型成為一個「公義如海浪滔滔,公平如波濤汩汩」的國度。因為時代畢竟已經不同以往了,隨著信息技術的空前發達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地球村上各個地方的民眾對普世價值的訴求進一步趨於共識,並且這樣的訴求正與日俱增,自由民主已是蔚成風氣而成為時代的潮流,就連被世人認為最不可能發生變局的穆斯林世界最近也爆發了民主運動衝擊波,專權體制在當今世界上已是日薄西山了。
對此,這位在著作自序中表示「活著一天,就奮鬥一天,抱著理想及信念,直至瞑目」的司徒老先生也一直持樂觀心態。2007年,他在撰文號召市民參加當年「六四」燭光集會時,曾引述魯迅的話「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時解釋道,只要有石在,相擊就會產生火花;這火花,就是火種;有了火種,就會有燭光。是啊,多年來在夾縫中日漸滋萌的香港公民社會和中國的民間社會就是堅固的磐石,民眾對權利和自由的訴求抗爭就是摀不住的火花,就是撲不滅的火種,必將有日燃燒成如繁星般輝光熒熒的一大片燭光。這一片自由的燭光將會越照越明,直到照遍古老的東方大地,直到告別暗夜,迎來黎明。
2010年2月4日
(小標題為編者所下)◇
本文轉自211期【新紀元週刊】「自由評論」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