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排灣族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7日電)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目前還有排灣族紋手老人,泰武國小老師邱霄鳳和查馬克將紋手圖樣及故事以手札方式記錄下來,希望傳承這個瀕臨消失的文化。
「手藏紋話」手札由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印製。原民處今天召開記者會,邱霄鳳、查馬克及佳興村3名有紋手的老人現身說法。
邱霄鳳表示,5 年前她帶著當時是清華大學博士生的洪麗珠到佳興村研究排灣族圖騰紋樣時,發現紋手老人人數是所有排灣族部落裡最多的,當時有12人。
那年暑假,邱霄鳳與返鄉的大專生合作,進行紋手老人田野調查,邱霄鳳才驚覺原來排灣族的紋手和部落的社會組織架構有密切關係,是階級的呈現,紋手對排灣族女子來說,也是貞潔的象徵。
排灣族紋手都是女性,邱霄鳳表示,以佳興村的紋手來說,山、川、土地、太陽和人形等為基本圖案,紋手的圖樣有7 種,分為5級,第1級為頭目,頭目的紋手在大拇指處有個比較複雜的人形,在手腕處有百步蛇頸紋。
第2到第5級為貴族,紋手圖案代表掌管不同的事務,如掌管狩獵的家團(族),在手腕處有個掛勾圖案;掌管土地的家團,在小手臂處有兩排的砧板象徵圖案。邱霄鳳說,排灣族女性在12到16歲要「轉大人」時,由部落紋手師傅紋手。
邱霄鳳說,排灣族紋手在100多年前就有,當時用2根針刺,以鍋爐的灰定色,結疤時以龍葵消炎和潤色,紋手傷痕的恢復期約1個月。
邱霄鳳指出,排灣族紋手傳統文化在日治時代及國民政府的2次禁令中消失,目前佳興村紋手老人只剩10人。
負責手札紋手圖案保存的查馬克表示,原住民要找回自己道路,紋手是最簡單的保存方式,他很想恢復排灣族傳統的男性紋身(日治時代失傳)、女性紋手,因此必須先了解紋手、紋身所代表的社會組織意義。他也希望年輕一代的排灣族能夠重新詮釋紋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