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巢老人」近半 逾70%支付能力不足
【大紀元2011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在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城鄉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49.7%,農村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38.3%,并有70%以上支付能力不足,折射出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系遭遇巨大衝擊。
「……除了遙遠的回憶,我和你媽媽似乎已經沒有甚麼更溫馨的談資了。家中的一切,還如同14年前。我的床頭,還擺放著你兒時的黑白照片,那是你小時候我們一次次帶你上玄武湖留下的印跡……」過年期間,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在網上迅速流傳開來,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和同情,這是江蘇省南京市一位名叫王紹銘的老人,在網上曬出的寫給海外留學未歸孩子的家書。
新京報14日報導,目前城鄉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49.7%,農村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38.3%。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老年人可能70%以上都是支付能力不足的。」
他說,自計劃生育被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之後,社會學家們就一直在提醒說,這項政策會帶來「4-2-1」的家庭贍養困局。如今,「4-2-1」家庭結構日益普遍,「目前,我國戶均規模3.16人,較改革開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
據統計,在大陸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佔了一半。「空巢老人」,成為此輪老齡化浪潮中最突出的表現和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心理上孤獨、失落
報導說,很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是更大的傷害。
兩年前,湖南省常德市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81歲的老人從自家二樓陽台跳下,頭部受傷,左手粉碎性骨折,幸運的是沒有傷到要害部位,無生命危險。老人被送到醫院後,意識還很清醒,向眾多圍觀的人講述了心裏話。當時一名圍觀者說,「老人說跳樓是因為一個人過得很辛苦,沒意思」。
據當地人介紹,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兩個兒子常年在外工作,很少陪在他身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空巢老人」。前些年,老人由孫子在家照料,但半年前,孫子南下打工,老人的飲食起居只能靠自己料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的性格日漸孤僻,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有時候一整天都不吃不喝。一天早上起來後,老人看著空空的房間,情緒越來越低落,於是爬上陽台,用跳樓的方式宣洩心中的寂寞和痛苦。
2009年4月9日,一位住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辛莊村的八旬柴姓老人被兒子遺棄後餓死在家中,去世10到15天後才被其孫子發現。2010年4月27日,柴姓老人的4個兒子中,除了小兒子,都已經被通州法院以遺棄罪判處3年到兩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全國社會福利專業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王霄燕說。
「老年人被子女遺棄後餓死,兩週後才被人發現,這裡暴露的不僅僅是子女不孝和不承擔贍養老人這一法律責任,更有老年人生存的鄰里、社區、社會環境問題。『空巢老人』是孤立的,還是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中?這樣的社會環境是否起到了支持或者關注老年人的作用?」王霄燕質疑說。
北京抽查:慢性病患病率高達88.1%
北京市回民醫院曾對北京某街道的「空巢老人」生存狀況做過調查。這一調查項目的負責人介紹,此次調查的有效調查對像共855人,在所調查的 855位老人中,慢性病患病率高達88.1%(753人),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疾病的占31%(265人),同時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的占15%(128 人)。
這名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在調查中,部份「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有的人甚至會產生厭世念頭。
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遭遇巨大衝擊
據瞭解,在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折射出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系正遭遇巨大的衝擊。
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王霄燕說:「傳統孝道的退化、計劃生育、人口流動等因素導致家庭結構改變,增加了家庭贍養的難度。另外,4-2-1家庭結構(1個孩子需供養2個父母、4個祖父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老年人遭歧視、漠視、遺棄等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