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大科技新聞回顧
【大紀元2011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科綜合報導)2011年,全球科技界大事層出不窮。iPhone、iPad風靡的同時,喬布斯溘然逝去;中微子超光速,顛覆現代物理學的根基;一個航天時代的結束,而被寄於重任的俄羅斯卻展示了5連敗的劣績;PC巨頭惠普為是否賣掉PC業務而傷腦筋,手機巨頭諾基亞也在為日薄西山而煩惱……
不過,新的「地球」已經有些跡象,科學家對外層空間生命的尋找成效顯著。
臨近歲未,大紀元選出2011年科技界十大新聞,供全球讀者分享與回顧。
一、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辭世
2011年10月5日,天縱奇才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終於沒能抵擋住病魔的侵蝕,與世長辭,終年56歲。他的死,震驚世界,也在全球引發無數歎惜之聲。
1976年4月,史蒂夫•喬布斯與朋友開創了蘋果公司,也開啟了蘋果電腦的時代,在被蘋果公司掃地出門後,他還創辦了皮克斯動畫,在動畫領域又一展身手。
不過,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如同沒有了靈魂的軀殼,逐漸走向衰亡。1997年,在蘋果公司瀕臨破產之時,喬布斯再次回歸蘋果,此後十年,他完成了蘋果史詩般的復興,並使得蘋果的市值在2011年一度位居全球之首。
喬布斯死後,世界各地的蘋果產品愛好者利用各種形式表達對他的敬意,人們到全球各地的蘋果專賣店送花悼念,在網上各個論壇和微博發表言論抒發懷念之情,還有眾多蘋果迷將隨後推出的iPhone4S視為喬布斯紀念版而爭相購買。
喬布斯的傳記在11月出版,也立刻受到人們的追捧,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
如今,蘋果公司的iMac、iPod、iPhone和iPad享譽世界,成為電子產品中潮流與品味的代名詞。人們說,喬布斯開啟了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他使個人電腦像電話一樣簡單易用;他讓音樂重新流行了起來;他把手機變得豐富多彩;他最後還改變了閱讀的方式。喬布斯之後,再無喬布斯。
圖為喬布斯雕像。(ATTILA KISBENEDEK/AFP/Getty Images)
二、「中微子超光速」實驗 撼動當代物理學根基
2011年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震驚世界,長達3年的實驗數據表明,中微子的行進速度超越光速。如果研究結果屬實,將撼動當代物理學的根基,科幻故事中出現的時空隧道,將被肯定。
這個大型中微子振蕩實驗(OPERA)項目組,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速器,將人工生成的中微子發射至730公里外意大利中部格蘭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接收器。
在精確測量兩所研究機構距離的基礎上,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將兩地時鐘調對一致並精確至納秒(1納秒等於十億分之一秒)單位,之後測定發射時刻和到達時刻。經3年實驗,總計收集約1.6萬次數據用於速度計算。
結果顯示,如中微子以約30萬公里/秒的光速運動的話,需要花費2.4毫秒(一秒的千分之一)走完全程,但實際到達時間比預計的早了一億分之六秒,也就是說中微子的運動速度快於光速十萬分之二。
此一劃時代的發現若沒有實驗錯誤的話,從此將改寫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光速是『宇宙常數』(cosmic constant),而宇宙中沒有任何物體快過光速。」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被當代物理學認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構成當代物理學的根基之一。
CERN表示,科學家們一再確認可能發生的測量錯誤因素,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誤差。
這項研究結果使全球科學界震驚之餘,一些科學家也同時提出質疑,懷疑這項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11月17日,這個研究小組再次以新數據確認了「超光速」結果,且稱這是針對先前質疑進行了設備修正後的結論。
但短短四天後,格蘭薩索實驗室的另一個小組獨立重複該實驗後,又認為中微子比光快的實驗結果是錯誤的。
無論這項超光速實驗研究結果在科學界的爭論結果如何,都已經引發人們思考,打破愛因斯坦相對論後又有甚麼樣的世界,超越光速後的時空又是如何。
中微子超過光速,將改變現有物理學認識。(大紀元資料室)
三、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物質洩漏 核能安全成焦點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橫掃日本東海岸,在瞬時剝奪眾多生命之餘,日本福島核電站也被地震破壞。
在巨大的天災面前,以往的安全措施顯得脆弱,放射性物質洩漏引發全社會擔憂。
人們記憶中還記得美國三里島和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給人們帶來的慘痛後果,福島核電站事故也再次引發人們思考,核能真的能安全使用嗎?如果核電站在各種不可測的因素包括天災影響下失控,哪個國家能承受它的破壞性?
出於對核能安全的擔憂,世界各國迅速做出反應。在日本,民眾對核電的支持率迅速下降,政府2030年前再建成14座核反應堆的計劃自然難以為繼;瑞士作出在2034年前逐步廢棄核電站的決定;意大利的核電站更新計劃被高達94%的反對聲浪徹底否決;德國也立馬宣佈永久關閉正在使用中的9個核電站。
核能安全,面臨新的考問,核能使用,也面臨新的方向性思考。
圖為生態學者和法國激進團體反對核能(BORIS HORVAT/AFP/Getty Images)
四、科學家發現類地行星,溫度宜人表面可能有水
12月初,美國宇航局(NASA)宣佈證實了在太陽系外的首個類似地球行星Kepler-22b,這顆行星上有存在液態水的可能。
科學家說,這顆編號為Kepler-22b的行星距離我們600光年,是地球的大約2.4倍,表面溫度大約為攝氏22度,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這是目前被證實的從大小和運行軌道來說最接近地球形態的行星,可以說是地球的2.0版。
更重要的是,開普勒-22b位於能為生命提供最好生存環境的範圍內剛巧位於其恆星宜居帶的正中,這一「地理位置」使其表面「溫度宜人」,也加大了行星表面存在液態水的幾率。而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認為有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關鍵指標。
它的質量據推測應至少小於地球質量的36倍這個範圍,這意味著,該行星表面還可能有很多岩石。
鑒於所有潛在的可能,科學家會在2012年中進行地面觀測,以確定其質量以及組成。
今年以來,科學家發現了更多的類地行星,如開普勒-21b、開普勒-20e、開普勒-20f等,開普勒-22b的出現,更讓科學家相信,發現更類似於地球的星球甚至存在水的星球為時不遠,發現地外生命也並不是科幻。
Kepler-22b與太陽系行星對比圖。(圖片源自NASA)
五、Ipad2上市與kindle fire 的挑戰
2011年3月11日,iPad熱潮未消,iPad2在美國又隆重上市。
發售當日,全美236家銷售iPad2的蘋果專賣店外均排起長長的人龍,許多蘋果迷們甚至提前帶帳篷通宵達旦的排隊,儘管蘋果出台了限購兩台政策。但眾多蘋果店裡的iPad2還是在幾個小時內被迅速搶購一空。據後來的估算,這一天蘋果在全美賣出了近一百萬iPad2。
洛杉磯蘋果店的iPad2在一小時之內被搶購一空;華盛頓的MACY』S百貨商店的蘋果專賣店門口,iPad2開始出售前已經有300-400人排隊等待。
這股搶購的熱潮迅速隨著iPad2全球開賣而向世界蔓延,無論是英國、台灣、還是中國大陸,iPad2的首日發售均引來徹夜等待的粉絲。
儘管在2011這一年中,有不少PC與手機產業的”大佬”紛紛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發力,但無論品牌、產品、銷量方面蘋果iPad2都無疑是傲視群雄的霸主。據估計,在2011年全年,蘋果iPad2銷量將超過4000萬台,是當之無愧的平板電腦之王。
在眾多平板廠商包括PC巨頭惠普都對蘋果iPad望而興歎之時,一匹黑馬奔騰而出,2011年11月15日,亞馬遜的Kindle Fire點燃了挑戰之火。
Kindle Fire搭載完善的Android系統,擁有頂級的多媒體生態系統,價格卻比競爭對手少一半。憑藉低於成本的低廉售價,和超高的性價比,以及超強的實用性,Kindle Fire成為廣受消費者歡迎的平板電腦產品。
亞馬遜Kindle產品副總裁林普(Dave Limp)透過聲明稿表示:「Kindle Fire是我們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產品——連續11週雄霸所有亞馬遜商店暢銷產品排行榜冠軍。」每週售出超過100萬台Kindle產品,最新型的Kindle Fire平板更是熱銷第一名。
儘管眾多分析師認為,Kindle Fire將是蘋果的勁敵,但與目前蘋果iPad的銷量相比,Kindle Fire顯然還有一段距離。要在未來平板電腦市場上撼動蘋果,亞馬遜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圖為iPad 2。(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六、惠普放棄PC業務
2011年8月18日,全球最大PC廠商惠普突然宣佈將分拆PC業務,震驚業界。
惠普前CEO李艾科稱,惠普正對PC業務進行評估,考慮採用剝離的方式進行「全部或者部份拆分」。李艾科當時計劃,將重點更多轉向軟件和服務,基本放棄消費者業務而轉向企業用戶。
隨後的一個月,惠普董事會即宣佈解除首席執行長李艾科的職務,並任命前eBay首席執行長惠特曼接替李艾科的職務。兩個月後,新CEO梅格•惠特曼宣佈,在經過了仔細評估後,決定放棄分拆PC業務。
惠普現為全球最大PC生產商,其PC部門上一財年銷售額為407.4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三分之一。去年惠普PC出貨量超過6400萬,佔整個PC市場約18.5%,但PC整體銷售增長乏力,今年次季增長只有2.6%。激烈市場競爭局限了PC生產商盈利,估計惠普生產PC的邊際利潤只有2%至6%,相比下蘋果Mac電腦的邊際利潤約有15%。
分析師表示:惠普PC業務面對的是結構瓶頸,即PC業務利潤微乎其微,而非管理不善。此外,很多消費者都捨PC和手提電腦,寧取蘋果iPhone和iPad。同時,許多電腦計算工具已由桌面式轉為口袋流動裝置,企業運算和數據儲存,都逐漸採用雲端儲存服務,令後者更有利可圖。
無論惠普PC業務拆與不拆,這都折射了一個PC巨頭的衰落,也反映了在平板電腦的衝擊下,傳統PC業務面臨下滑的窘境。
圖為惠普公司徽標。(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七、美國航天飛機時代落幕
2011年7月21日清晨,「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這標誌著美國為期30年的航天飛機計劃正式落幕。
航天飛機計劃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又一大型載人航天探索項目,歷時30年,前後共投入了大約2000億美元。
1981年4月12日,首架正式服役的「哥倫比亞」號成功發射。「哥倫比亞」號在指令長楊和駕駛員克里平的操控下飛行了54小時,繞地球36圈,航程160萬千米。這次歷史性的飛行,開啟了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此後,美國一共建造了6架航天飛機,除第一架「企業」號為工作樣機外,其餘5架都執行過任務。不幸的是,「哥倫比亞」號在完成多次太空來回穿梭後,2003年2月在返途降落時解體墜毀,悲壯收場。第二架投入服役的「挑戰者」號完成了9次發射升空後,1986年1月作第十次發射升空時爆炸墜毀,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
今年上半年,「發現」號和「奮進」號航天飛機順利完成各自的最後一次飛行,完美退役。
「阿特蘭蒂斯」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安全著陸,為美國為期30年的航天飛機計劃正式畫上了句號,指令長弗格森說:「這將是航天飛機項目的完美謝幕。」
在航天飛機穿梭太空的30年中,「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共進行了135次太空之旅,飛行總里程近8.7億公里,把16個國家的355名航天員送往太空,並運送了1750噸貨物。30年中,航天飛機承擔了涵蓋地球、天文、生物、材料等學科的2000多項科學試驗,向太空部署了包括人造衛星在內的180個有效載荷,回收了52個。
弗格森說:「為世界服務了30年後,航天飛機贏得了自己的歷史地位。航天飛機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的方式,」
美國航天局局長博爾登表示,航天飛機最後一飛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航天飛機時代雖然結束,但載人航天飛行仍將繼續,美國的太空探索將進入新階段。政府將專注深空探索,而低空軌道運行任務將被移交給私營領域。
圖為阿特蘭蒂斯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為航天飛機時代劃下句號。(STAN HONDA/AFP/Getty Images)
八、專利戰打不停 谷歌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2011年,圍繞著智能手機的專利戰打個不停,蘋果、三星、HTC、摩托羅拉、微軟等智能手機廠商廝殺成一團。實際上,這些專利戰的背後都隱含著谷歌Android、蘋果iOS和Windows mobile移動操作系統之爭的影子。
由於缺乏相關專利,致力於用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帶動未來業務發展的搜索引擎巨頭谷歌也如坐針氈。
2011年8月15日,谷歌和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聯合宣佈,谷歌將以125億美元購買位於伊州Libertyville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預計合同將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
本次交易宣佈之初,谷歌CEO拉里•佩奇表示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專利保護。摩托羅拉移動已經在通訊業經營了80年,擁有大量的專利權。該公司30年前發明了手機——當時手機被稱為「摩托羅拉」。今年早些時候,摩托羅拉的消費者產品企業(摩托羅拉移動)從他的公共安全企業——Motorola Solutions分離。
摩托羅拉移動是消費者最熟悉的企業部份,擁有在全世界發行的17,000份專利。他還有7,500個專利等待批准。
在隨後的Android手機廠商HTC與蘋果的專利戰中,憑藉谷歌轉移過來的專利,HTC在多個地區發起對蘋果公司的專利反擊。同時,摩托羅拉也開始了對蘋果公司的專利訴訟。
2011年11月8日,摩托羅拉在德國贏得了對蘋果的專利侵權訴訟,德國地方法院初步裁決,因為蘋果採用兩項相關技術的產品涉嫌侵犯摩托羅拉移動的無線通訊技術專利,其任何移動電子產品被禁止在德國銷售。
儘管Android系廠商希望在專利廝殺中能站穩腳跟,但擁有1.8萬項專利的微軟,以專利為武器已向Android陣營全面發難,HTC每部安卓手機被要求向微軟支付5美元的專利費;三星每部Android手機被要求向微軟支付15美元的專利費;摩托羅拉在美國被起訴侵權。同時,谷歌還被指責複製甲骨文的設計密碼和Android系統開發,卻拒絕向甲骨文支付Java專利使用費。
市場分析稱,雖然谷歌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獲得的1.7萬項專利,可以幫助其在一定程度上應對其他廠商的威脅,但仍不足以徹底擺脫困境,僅僅靠谷歌現有的專利體系仍然難以面對眾多強敵。谷歌能否藉助現有專利資源打贏智能手機的戰爭,這還是個未知數。
谷歌將以125億美元購買位於伊州Libertyville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預計合同將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圖為谷歌公司徽標。(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九、諾基亞牽手微軟
2011年2月,諾基亞宣佈,與微軟達成廣泛戰略合作關係,並將Windows Phone作為其主要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隨後,諾基亞公佈了一系列新的戰略規劃,包括管理層調整、運營結構的變動、與微軟的戰略合作計劃等,以此加快公司在多元競爭環境下的執行力。
長期以來,手機巨頭諾基亞穩居市場老大地位,無論是品牌還是市場佔有率都遙遙領先於其它競爭對手。不過,近幾年來,與Android系統手機和蘋果手機相比,Symbian系統顯得不受歡迎,諾基亞手機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同樣受到Android和蘋果係統手機的影響,微軟windows手機系統的佔有率也不斷下滑。
如果不求變革,兩大巨頭在手機領域,都將面臨衰落的命運。
諾基亞新的CEO,有著微軟背景的史蒂芬•埃洛普選擇了與微軟合作。這意味著兩大巨頭將攜手,欲鹹魚翻身,重構手機市場的格局。
有分析說,結合了Windows Phone系統的手機將為諾基亞帶來復興,也有分析說,兩隻火雞怎麼也難變鳳凰。至於未來究竟怎樣,還很難預料。
不過,目前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系統的手機在市場如日中天,諾基亞近期推出的安裝了Windows 7系統的lumia系列手機,並沒有引起市場劇烈反響。要想重塑昔日輝煌,諾基亞的路還有很長。
諾基亞與微軟的牽手是雙方都迫不及待的結果。(LEON NEAL/AFP/Getty Images)
十、俄羅斯火箭發射五次慘敗
2011年12月23日,俄羅斯「子午線」軍民兩用通信衛星發射失敗。這是俄羅斯今年年內遭遇的第五起重大航天發射事故。
2011年,無疑是俄羅斯航天領域的多事之秋。從今年年初開始,俄羅斯一共發生了5起重大航天事故。2月1日,「格奧-伊克-2」軍用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8月18日發射的「快車」-AM4通信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8月24日,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進步」號貨運宇宙飛船在發射後不久墜毀;11月9日「火衛一-土壤」探測器升空後,主發動機發生故障,變軌失敗,目前正在墜向地球。
「進步號」貨運飛船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是俄羅斯航天史上首次出現航天貨運飛船發射失敗的事故。
自從美國航天飛機退役以後,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署達成的協議,在2016年之前,地面與國際空間站之間的往來任務全部由俄方的宇宙飛船承擔,這意味著俄羅斯將身擔重任。然而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如此不可靠,無疑令航天界憂心重重。
俄羅斯航天學界認為,連續發射航天器失敗並非偶然,年輕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才是深層次的原因。
俄羅斯宇宙研究院研究員羅金認為,最近20年來,熱衷於研發高新科學技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雖然政府最近幾年在航空航天產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其發展,但是這些費用大都投給了新的項目研發,而投入到人才培養上的資金相對不足,造成了目前俄羅斯大部份掌握尖端技術的科學家都是年過半百的老科學家,年輕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比例越來越低。
羅金認為,這種人才斷檔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而導致了目前航天器發射成功率大大降低的情況發生。
8月24日,運載三噸食物和燃料給國際太空站(ISS)的俄羅斯Progress-M-12M火箭在發射五分鐘後墜毀。(STR/AFP/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徐亦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