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易染輪狀病毒 家長勿大意
【大紀元1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6日電)天氣越冷、輪狀病毒越活躍,醫師表示,1到3月是病毒高峰期,症狀包括上吐下瀉及發燒,家長誤認為是亂吃東西或感冒造成而輕忽嚴重性;預防需勤洗手及重視環境衛生等。
一份由嬰兒與母親雜誌針對427名家中有0到4歲嬰幼童的媽媽在12月13日至16日的調查顯示,家長最擔心家中小兒感染的常見傳染疾病前3名,分別是腸病毒、肺炎、扁桃腺炎。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從住院率分析,輪狀病毒對寶寶構成威脅也不小。輪狀病毒引發腸胃道感染住院率占4成,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瀉、沒有眼淚或排尿等脫水症狀,嚴重者可能引起脫水或休克等風險需住院治療。
部分媽媽對輪狀病毒警覺性不高,呂俊毅指出,通常認為幼兒只是因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或因衛生習慣不佳或感冒等引起發燒、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並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感染輪狀病毒的初期反應。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容易透過汙染或不乾淨的手或物體傳染,呂俊毅表示,每年輪狀病毒在全球造成50萬幼童死亡,寒冷的天氣有利輪狀病毒的蔓延。
如何預防病毒感染,呂俊毅提醒家長,自我清潔與環境衛生很重要,不論是腸病毒或輪狀病毒等,嬰幼兒不論是在什麼季節都應勤洗手、注重環境衛生;家長也應提高對疾病的警覺性。此外,針對6個月以下嬰幼兒也可以自費選擇接種疫苗,保護力達3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