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工地挖出巨型明清「石棺」
【大紀元2011年12月26日訊】24日,一鏟車師傅在龍巖展覽城施工現場鏟出這塊內有乾坤的「巨石」。「巨石」裡竟然藏著一具棺材。經龍巖博物館工作人員初步鑑定,「石棺」構造是「三合土」,與土樓建築特點相似。
據《海峽導報》報導,「石棺」的工地位於龍巖一駕校訓練場內。工地施工方負責人稱,24日上午,幾名工人駕駛鏟車平整一個山坡時,鏟車垂直開挖4米左右,發現了這個「石棺」。
他說:「開始以為就是一塊巨石,『巨石』被挖出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洞孔,裡頭竟然不是實心,黑乎乎的一片,鏟車師傅下車探頭一看,『石頭』中竟然藏著一具棺材,頓時傻眼了。」「石棺」的地方並沒有標記,所以「石棺」是個無主墓。
據目測,這「石棺」長約2.5米、高約1.5米,棺槨厚度15厘米左右。「石棺」乍一看像一塊被泥土覆蓋的巨石,呈黃白色。
透過被鏟車挖出的洞孔,「內棺」保存完好,呈黑色,平放在「石棺」的內部,一名工人摸了一下「內棺」,發現「內棺」為木造,木質較好。
專家稱,這具「石棺」的材質不是石頭,而是「三合土」,成分為石灰、黏土、細砂。據介紹,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組成的 「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外,還有石灰、爐渣和砂子組成的「三合土」。而這具「石棺」可能是清朝或者明朝的。
這一葬法在古代非常常見,一般稱為一棺一槨。槨,指的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木槨」外面厚厚的「三合土」層可以說是這副棺槨的封泥,因此,這是一副用「三合土」封裝的一棺一槨。
據悉,明清時,在龍巖如有人去世後,一般會選擇一塊風水好的地方埋葬死者,而為了讓棺木保存完好,會選擇用「三合土」製造「石棺」保護棺材,有「石棺」的保護,木質棺材就不會被氧化腐蝕;這種埋葬方式,在清朝時居多,且多是有錢人家。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