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0日電)病菌檢測是治療許多疾病的基礎,但檢測時間往往費時。台大今天發表重大突破新技術,以奈米科技研發的新型檢驗晶片,相較於傳統技術,能使細菌篩檢增快百倍。
台灣大學今天上午舉辦「台灣跨校與跨領域卓越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此研究成果也在今年11月15日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項新突破由中央研究院原分所特聘研究員和台大物理系合聘教授王玉麟帶領的跨校研究團隊在近期發表的醫療檢測技術,王玉麟擔任計畫總主持人,團隊成員之一台大高分子所助理教授劉定宇,為研究論文第一發表人。
劉定宇說,就像每種樂器都有特定音色一樣,每個分子都有特定的「分子拉曼光譜指紋」,因此科學家可藉此光譜來區分細菌種類。「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就是利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為基礎,晶片表層「萬古黴素」可從血液中直接捕捉細菌,再由第2層「銀奈米粒子陣列」,放大細菌表面分子的拉曼光譜訊號。
「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使用奈米科技新技術,具有超高敏感度,幾秒鐘內就能取得單隻細胞光譜,劉定宇指出,過去要篩檢敗血症病人血液中細菌,需費時2至5天,如今這樣的新技術,可在短短30分鐘內就能篩檢出敗血症病人的血液中細菌,速度增快約百倍。
劉定宇說,此技術潛在效益可觀,不僅能針對血液臨床檢體使用,也可推廣至環境污染(水質檢測)、食品藥品微生物(大腸桿菌和塑化劑)甚至病毒、癌症篩檢等檢測。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韓吟宜認為,這項新技術相較於傳統細菌培養方法,能縮短血液檢驗時間,增加檢測準確率,盼能儘快在臨床應用,進而提升疾病治癒率,減少抗生素濫用。
此項研究發明由行政院國科會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閎康科技公司、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與教育部5年500億學術邁頂計畫共同支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