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2月18日訊】建於西元 953 年的東美蓬寺(East Mebon)和變身塔(Pre Rup)極相似,據說建築年代只相差十年左右,二座寺廟都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所蓋。東美蓬寺和變身塔比較明顯的區隔方式是:東美蓬寺的階梯較高,且寺四周有石象守護。
東美蓬寺其實是位於東大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的傳奇寺廟,是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東大湖當初為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 所建造,這人工湖長 7,000 公尺,寬有 1,800 公尺,湖水引自暹粒河,總蓄水量高達 550 萬立方公尺。不過湖已只剩遺跡了,只能在銘碑以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的文字記載中探尋他的存在。
由於湖水早已乾凅,東美蓬寺比馬路高出數公尺,因此,下車後要經過一片廣大平原才能到東美蓬寺,寺的正門,據說就是當時上岸的碼頭。
不過,東美蓬這座建築本身是一個未完成的建築體,在寺的第一及第二層台階上四個角落,有八隻與真象同等大小栩栩如生的雕塑,紀念當初從遠方拖運石材的大象之辛勞,是遊人參觀重點之一。
吳哥建築中有一個重要特徵──須彌山的概念。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被認為是眾神的居所。以東美蓬寺(East Mebon)的構造來看,俯瞰中央建物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就是代表須彌山,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四方各有兩座小磚塔,磚塔的門楣與八角細長柱也是參觀重點。
高台上的五座塔,呈現石磚式塔林建築的風格,牆外有神氣的石獅。外牆是人像雕刻,塑像仍然只有簡單的裝飾,並維持以正面呈現的雕塑。
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還有獨特的假門。中央平台的中央塔樓三方門楣各雕著該方向的守護神,東方:因陀羅與其坐騎愛羅婆多、西方:濕婆之子塞健陀與坐騎孔雀、南方:濕婆與難迪,其他四座塔樓也有精彩的門楣雕刻而且均保存完整。
古高棉人擅長砌石雕刻的浮雕壁畫,主要是印度史詩的雕飾,栩栩如生非常壯闊。
東美蓬寺的建材並非全都是火山岩、沙石岩,主要是紅磚所建,外面再覆一層灰泥塗料,工匠在灰泥上作細緻的雕琢。這些磚塔外表有許多小孔,是固定灰泥雕飾之用,因為年代久遠,灰泥脫落了,便露出底部的模樣。
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城郭篇中說,「東池在城東十里,周圍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銅佛一身,臍中常有水流出」。可見在元代時,寺中原有臥銅佛一尊,而臥佛除了讓信徒供奉外,還設計成可讓水由佛之肚臍流出。
古高棉人將擅長的工藝建築,以浮雕壁畫的方式,把信仰刻繪寄託在每個大石上,期望神感受他們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