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病亂象(上)

大陸1億精神障礙患者 1120萬求醫不得

人氣 1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十月底,歷時26年、修改20餘次後,中國《精神衛生立法》草案終於首次提交到人大常委會審議。據衛生部調查,中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高達1億多人,其中重症患者高達1600萬,具有危險行為的重症患者超過160萬人。然而,中國對於精神病患者的認定、醫治、法規、專業醫師、政府補貼方面卻存在巨大漏洞,造成「該治不治,不該治亂治」的亂象,1600萬重症患者中至少有70%(1120萬)得不到醫治,而又有很多正常人「被精神病」。

大陸人精神壓力大 上億人有精神障礙

10月24日,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說,「據衛生部調查,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居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20%,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1600萬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救助水平偏低。」

此前據衛生部統計,中國有一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2009年的調查顯示,我國職業人群中超過5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2011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最新調查發現近四成城市老年人存在抑鬱情緒問題。就診率低、治療率低、依從性低是大陸精神疾病治療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今年6月,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院長栗克清在一次研討會上反映的情況更為嚴峻:「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7.5%,但我國目前註冊精神科醫師不到2萬人,每10萬人僅有精神科醫師1.46名,為國際標準的1/4,全國有70%的重性患者沒有得到規範治療。」若按發病率17.5%來計算,中國13億人口,那患有各類精神疾病者就有2.2億。

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醫院醫師短缺

然而與此相反的是,國家對精神病的投入卻嚴重不足。西方國家精神衛生投入占衛生總投入的比例約為20%,而中國僅有1%。如此有限的投入,卻要負擔起占所有疾病20%的精神疾病。

由於財政投入嚴重不足,能治療精神疾病的醫院少,使70%左右的精神障礙患者沒有接受有效治療。很多地級市都沒有精神病院。與此同時,在國家與家庭之間,社會力量更是一片空白。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多數歐美國家把精神衛生服務的重心全面轉移到了「以社區為基礎」,即便患者流落街頭,其照料也只是社會的責任而非家庭的義務。美國精神衛生專業社會工作者人數,在2004年就已超過11萬。而中國目前專業從事精神衛生的社會工作者人數,還不到100名。

由於職業高風險,加上得不到社會及同行的認同尊重,導致精神科專業醫師流失嚴重。以四川為例,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精神衛生機構在崗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僅佔18%,初級職稱的占55%;精神科醫師在10萬人中只有1,162人,比例很低,護士為 2,142人/10萬。與此同時,人員流失嚴重,五年間流出的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流出人員約20%。據專家介紹,,目前大陸精神病醫護人員的人均年收入,通常要比綜合醫院低三分之一。

認定精神病缺乏證據 主觀性強

不同於其他疾病數千年的治療經驗,現代精神病學只有短短100多年的歷史。精神病很難鑑定,原因是多數精神疾病找不到病因學上的確切證據,不像感冒了有細菌數的增加,患癌症了能檢查出癌細胞,目前很多精神病沒有器官組織的變化,實驗室檢查、影像學、病理學等診斷方法都無用武之地了,只能依靠醫生對患者的主觀檢查,結閤家屬提供病史來進行診斷,故其準確性始終遭受質疑。難怪有人戲言:「想說你是精神病,你就是精神病。」

在中國,這樣的「誤診」就更是頻繁發生。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醫院為了掙錢,只要有人出錢,誰來他們都收。另一方面就是政治壓力。目前大陸很多地方將精神病院作為維穩工具,把「不聽話的」正常人,隨意按精神病強迫住院,接受各種非人待遇。

新立法形同虛設 難以執行

據財新《新世紀》雜誌報導,目前大陸很多醫院,包括水平高的三甲醫院,其精神科初診時間只有20多分鐘,只是走個形式,而一般在海外,初診時醫生一般至少要跟就診人談上一個小時,如果要求患者入院,要有兩名有鑑定資格的『精神保健指定醫』的同時認定。

在《精神衛生法》草案中也明確指出,要收治病人住院,應「立即指派2名以上精神科執業醫師進行診斷」,不過大陸專家反饋說,這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因為醫生短缺,很多醫院每天值班的只有一名醫生,根本無法找到2名以上的執業醫師來同時診斷,新規定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

另外,《精神衛生立法》設置了初診、複診、精神司法鑑定的診斷程序,但法學界人士認為這遠遠不夠,應該實行程序司法化,由患者、家屬、律師和法官共同組成一個獨立審核委員會,對被強制認定為精神病者,「實行嚴格的司法化和去行政化。」不過人們也發現,現實問題是,「委員會的費用誰來承擔?」

在專家眼裡,這部《精神衛生法(草案)》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在醞釀爭議了26年之後,「有法總比沒法好」,不過如何讓需要治療者及時得到救治,同時避免「被精神病」現象出現,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捆綁 藥物讓人昏睡

「許多精神殘疾,恰恰是在精神病院的封閉式病房裡製造出來的」,精神病「越治越嚴重」,這是很多醫學專家對大陸精神病院的評價。

目前對於精神障礙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長期服藥的副作用也顯而易見。研究顯示,病人可能出現帕金森綜合症;還會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常常可以影響面部活動、肢體運動和吸吮進食等。

很多病人一進醫院,就被五馬分屍般地綁在床上,一動不動一整天,一個好人被這樣捆綁也會被折磨出病來的。2007年被親哥哥送入精神病院的「被精神病者」甘國輝,在博客中這樣描述他被關進精神病院的當天,那種壓抑、驚恐、度日如年的感覺:「容不得我思考,病床前已有七八個穿白大褂的人將我圍住,分不清是醫生還是病人。⋯⋯很快,我 的雙腿分開呈八字綁在床尾,雙手綁在床的兩側。完全固定住四肢後,手機、家門鑰匙、衣服、鞋子都被悉數搜走。我已經徹底喪失了抵抗的能力,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如今在西方,大多已經拋棄了這個封閉式的治療方式,而是讓病人在開放環境中康復。如1978年以後,意大利逐步關閉了全國幾乎所有精神專科醫院,因為「精神病院不僅將病人拒於人類生活之外,而且在製造新型的精神苦難。」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社會精神病服務進行預防、治療和康復,依靠綜合醫院精神科進行治療的體系。聯合國在《保護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則》中也提出,「每個患者應有權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接受治療,並且得到最少限制性或侵擾性而符合其健康需要和保護他人人身安全需要的治療。」

在精神病院裡,患者的生活只有吃飯、吃藥、看電視和睡覺。在藥物作用下,睡眠成了病人最主要的活動。最可怕的是電擊。

電擊的副作用很大

電擊治療即電抽搐治療(electric convulsive treatment,ECT),是利用電流和電磁場治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其他不確定的精神疾病,由於抽搐所帶來的如骨折等諸多副作用,後來改成在進行電療前,先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安眠麻醉藥,這叫無抽搐電療又稱「MECT」。

不過專家發現,電療會破壞人的腦細胞、失憶,甚至有研究結論稱,接受了電療的患者,與沒有接受該項治療的人在療效上並沒有多大差異。而且幾乎成為共識的是,電療對精神疾病短期療效顯著,但極易復發。而且MECT會導致不同程度腦電圖異常,使病情更加複雜化。

(待續)

相關新聞
鄂皖維權人士仿電影情節避被精神病治療
撫州爆炸案知情者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辯護律師稱吳宏瑞有精神病  不宜受審
加州華裔女頻報賊入宅 被疑精神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