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有靈性的猴子
詩送野賓
王仁裕曾在漢中巴山任職,有捕獵的人送給他一隻小猿。牠又小又聰明,王仁裕很愛憐它,取名叫「野賓」,意為山野中的來客,一叫就答應。
後來牠長得很強壯,拴得稍鬆一點,牠逢人就咬,就算用鞭子抽打也不怕。於是王仁裕就在一條紅綢上題了首詩,繫在牠的頸上,詩中寫到:「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碧雲心。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並派人送入孤雲兩角山,把牠放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王仁裕任職期滿,進入四川,行到嶓廟前,看到漢江邊上有一群猿猴,從峭岩上連臂相繼而下,到江邊喝水。其中有一隻高大的猿猴,離開猴群走向他們,在路邊的古樹間垂身往下看,脖子上的紅綢還在。隨從的人指著牠說:「這不是野賓嗎?」大聲叫牠的名字,每次牠都答應。
王仁裕停下馬,看了牠很長時間,不覺心中有些傷感。他放開馬韁繼續向前趕路,野賓哀叫了幾聲離去。一行人在山路上走了很遠,還能聽見猿猴低沉淒切的聲音。王仁裕於是又作了一首詩:「蟠塚祠邊漢水濱,此猿連臂下嶙峋。漸來仔細窺行客,認得依稀是野賓。月宿縱勞羈紲夢,松餐非复稻粱身。數聲腸斷和雲叫,識是前年舊主人。」
李斯義點評說:久別相逢,悲喜交加。野賓和主人兩情依依,不忍分離,就像故友重逢一般。讀到此處,令人為他們的離別感到惋惜。
鶴子點評說:黯然銷魂的愁緒,唯有離別時感受最深。這兩首詩纏綿婉約,和江淹所作的賦,意境相近。相比之下,描寫野賓的詩句,似更加鮮明生動。
詩曰:
紅綃詩就諷回環,送別孤雲兩角山。
蟠塚重逢各含淚,餘聲猶繞亂峰間。@*
(出自《警心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