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艾未未被缺席 自由中國夢不缺席
【大紀元2011年10月30日訊】十月最後一個週末,台北市立美術館如期開展《艾未未.缺席》,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首次在華人地區的大型個展。而艾未未本人一如外界預料,因「不得擅離北京」而未能隨展來台。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展出了艾未未自1983年以來各階段的21組件作品。而少了這位當今全球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為自己的創作理念現身說法,讓台灣觀眾深感美中不足。
而最吸睛的亮點作品是特地為台灣觀眾新創作的《永久自行車》。「永久牌」是中國最早制定標準規格的單車品牌,而這象徵中國環境變遷的1200輛自行車,在挑高10米展廳,堆疊出層層令人目眩迷亂的空間。艾未未可是在提醒,曾經是大街小巷集體記憶的《永久自行車》,改革開放後,在瘋狂失速的經濟活動中,人心也失去方向,看似不停前進,卻不知要去向何方?
另外,複製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獸首》,放大十倍的青銅巨型雕塑,除了極具視覺震撼,也加重可笑復可悲的歷史與情感。而艾未未可是要嘲諷這些並非中國傳統文化的「列強掠奪」,任由國際炒家與國內投機者喊到天價拍賣,但文革所毀盡的珍貴文物千百萬倍於此,卻無人聞問與追究?
在歐美重量級強敵環伺下,艾未未勇奪2011年英國最權威的《藝術評論》雜誌「百大人物」榜首,而他也是亞洲人士獲此殊榮的第一人。雜誌資深編輯Mark Rappolt評價艾未未勝出原因:「他的創作走出美術館的特定空間,把藝術家最真實的聲音連結現實的世界,傳達給更多人並觸動他們的心。」
對於言論自由,艾未未曾形容:是個人就能說話,沒有表達的權利就不算是人。但他也深知在當局箝制下,絕大多數人都自我先放棄。而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嚐試以顛覆的創意暗喻社會現況,提醒人們體制的暴力與黑暗。他以行動的藝術挑動北京當局的敏感神經,並號召志願者落實公民的權利。他更以自身肉體為工具,試探衝撞當局的限縮與壓制。而被外界批評「不務正業」的寫博客和發推特,更是他用來鼓勵網路使用者,去瞭解國家在光鮮經濟成長下的敗絮黑幕,去挖掘那些被當局刻意掩埋的血肉糢糊的真相。
曾經,活在中國的現實太殘酷,只能盼未來,所以詩人艾青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未未」,希望他愛未來。但是六十幾年過去了,「噩夢的北京」更殘酷、更暴力。而艾未未也不只一次提到父親對他的影響:「做一個自由的人」。但是,艾未未年過已半百,「牢籠的北京」也更黑暗、更密閉。而父親所盼望幸福自由的「中國夢」,依然沒有來到當代的中國。
囚禁的81天,歷劫歸來的艾未未說來淡定,但具體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苦痛到無以復加的身心摧毀。那未曾身歷其境的人無法體會的「九死一生」,讓他感慨:「我的遭遇,我做的事,現在看起來,都顯得那麼虛無和虛妄。」而父親的、他的,還有十三億人的「中國夢」,似乎仍是遙不可及的天上星。
但是,艾未未仍有夢,為了那些沒人關注、沒人在乎、沒人聽見的聲音;也為了那些死於當局暴力,每一個有名有姓,卻被輕賤為只是無關緊要數字的逝去生命;更為了下一代,以及未來千千萬萬人的「中國夢」,讓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另一種身心自由的生活,他們可以享有,也應該要享有。
而這屬於你、我、他的「中國夢」,不能只靠一個人或少數人,而是所有人的共同打拼,這也包括了趨利避害的旁觀者,自暴自棄的冷漠者,以及強權暴力的打手們。
當專家學者或苟且偷安者,莫不以被御用、被招安為榮,樂在分食當局一杯羹。而有機會高居廟堂,但卻選擇擁抱公理正義的艾未未、陳光誠、許志永、高智晟、朱宇飆、胡佳、譚作人、廖亦武……,他們的身份除了是藝術家、律師、作家、維權者、異議者之外,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國家的良心」。
在囚禁的81天,警方對艾未未說最多的是:「你讓國家難堪,我們就讓你難堪。」甚至在獲釋當天,依然如此厲聲警告。但真正讓國家難堪的是禍國殃民的當局,從來都不是這些「國家的良心」,而世人深信:他們才是中國的未來。
而在一場邪不勝正的戰役後,殘酷必將終結,而愛的「中國夢」必為實現,那是一個可以大聲說真話,可以不再違背良心,可以善良做人的自由幸福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