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水會涪萬 瞿塘爭一門——瞿塘關
瞿塘關,位於三峽奉節瞿塘峽夔門山麓,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又名夔門。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自古就是通往巴蜀的門戶。自秦、漢以來,瞿塘關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瞿塘關始建於戰國,古稱江關,漢、晉時稱捍關,五代北宋時稱鐵鎖關,至南宋以後至今稱瞿塘關。
公元214年,劉備攻打廣漢未克,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軍自荊江逆江而上,佔領此關,遂克巴東。後被蜀漢視為重鎮。歷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關。
明朝初年,朱元璋命湯和、楊璟攻取四川,大軍兩度為瞿塘關守軍所敗,損失慘重,最後以壯士百人奇襲夔門水路兩寨,方才險中得勝。
瞿塘關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白鹽山因其黏附在巖石上的水溶液含鈣質,故山石顏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黏附在風化的巖層表面,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
兩座山都是石灰巖,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巖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山崖拔地而起,隔江相望,形成十分秀麗的景觀,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詠那赤白兩山:「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桔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鏽懸。」
兩山面江迎風的絕壁陡巖,雖然寸草難生,但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這裏河段只有百餘米寬,把滔滔大江緊束得像一條溝壑,而通過的江水流量往往高達每秒五、六萬立方米。「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用一「爭」字,就生動地勾勒出夔門的赫赫水勢。這裏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當乘船經其間,仰望千丈峰巒,只見雲天一線,奇峰異石,千姿百態。俯視峽江,驚濤雷鳴,一瀉千里,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令人不由地感歎「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臨江的石壁上,刻有國民黨抗日名將孫元良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十個行書大字,國民黨一代儒將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門」和行書「夔門.瞿塘」均歷歷在目。不過,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瞿塘關遺址和其它沿江古蹟一樣,淹沒於滾滾長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