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教育體制扼殺創新
【大紀元2011年10月26日訊】簡體中文版《喬布斯傳》於24日在大陸20多個城市與美國同步開賣,吸引大批蘋果迷搶購,與此同時,中國教育體制扼殺了創意與創新,出不了一個喬布斯的話題,也引起討論。《華爾街日報》25日報導指出,中國有必要重新評估一下他們的教育體制才能真正躋身世界前列。
報導指出,「創新」成為就業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全球教育學院院長趙勇說,如果一個國家只重視兩到三類人才﹐那麼無論這些人才多麼優秀﹐這個國家還是無法管理21世紀的經濟。
許多專家認為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其包羅萬象的結構﹐這是一個非常系統、集中且經過精心設計的體系﹐其關注的重點是準確性。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國際教育政策教授林靜看來,這種體系能夠扼殺創造力。
在林靜看來﹐這種教育體制源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經濟﹐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專門培養遵紀聽令的工人。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想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那麼中國學生必須更具創造性。
幾百年來﹐考試一直是中國教育的推動力。早在幼兒園期間就開始參加考試,之後頻繁的考試也貫穿多年學校生活始終。其中﹐高潮部分是高考﹐即事關重大、決定學生未來的大學入學考試。
林靜說﹐正是因為對考試如此重視﹐中國學生的自由時間都用來背誦、記憶或做訓練題。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自由思考。如果他們的思維跳不出考試提供的模式﹐他們就不會形成模式之外的想法。
湧向美國學校
喬布斯(Steve Jobs)去世後﹐中國很多商界人士都表達了這樣一種擔心:中國的教育體製造就不出喬布斯這樣的人。
中國有很多學生紛紛前往美國上大學﹐最後再回到中國找工作。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估計﹐2009至2010學年在美國上學的中國學生逾12.7萬人﹐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報導指出,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教育及中文計劃主任Chris Livaccari在過去10年注意到了這個趨勢。之前中國學生一般是去美國攻讀碩士學位﹐然後留在美國。現在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參加國內高考﹐而是為「美國版高考」SAT考試做準備﹐希望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教育。
Livaccari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教育體制會打擊擁有不同觀點或激進想法的學生﹐或者說是阻止他們冒險。如果在美國讀書﹐就能夠避免這種束縛﹐而且回國的時候還能帶上更有名氣的文憑。
留學低齡化現象
而留學低齡化的話題和現象,也逐漸受到大陸媒體的關注,根據統計,2010年中國出國留學的高中以下學歷(包括高中)學生所佔比例已達19.75%,其中大多數未滿18周歲,還有不少是小學生。
據《廣州日報》日前在廣州的國際教育展上發現了兩大留學趨勢,一是在職人士,他們大多希望申請去海外讀碩士,以留學為踏板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和薪酬待遇;另一群則是「小留學生」現象,其中,有家長幫3歲的孩子辦理到海外讀幼兒園。
報導中指出,今年3月份以來,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所高中、初中及一貫制寄宿學校密集來廣州招生。
廣州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一學生表示,已打算到美國念兩年高中,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其教學方式、文化氛圍,二則將來申請美國的大學也有優勢。
針對留學低齡化的現象,一位民辦教育家向《羊城晚報》投書指出,家長們送幼童出國,期盼讓孩子盡快融入世界,遠離中國填鴨式、剝奪創造力和肢解靈魂的教育體制。
他也提醒,洶涌的留學潮,給中國老舊「蘇聯式」教育模式敲起了警鐘:除了「召集天下英才而毀之」外,還能做點什麼?如果當所有人都「過河」了,教育部門還在假裝「摸石頭」的話,那就離被淘汰不遠了。
(責任編輯:吳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