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友人傳來一篇文章,資料年份為98年,不知是否是西曆算法,還是我們這個地區的年份,只知文章稍稍描述了關於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聽說此堂課,教師將正面情緒比擬為收入,負面情緒比擬為支出。我到不了哈佛上不了課程,卻也從這個想法中受益了。
我們再來畫畫會計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見圖一)
如果將正面情緒比擬為資產,負面情緒比擬為負債,那麼股東權益是什麼呢?就是幸福。
資產(正面情緒、想法)=負債(負面情緒想法)+股東權益(幸福)(見圖二)
企業如同一個人一樣,若是負債太多,企業就沒法運轉,可能會倒閉解散或是不良於行,直到重整或有人幫忙。
人的思想也一樣,負面情緒(負債)太多,也可能會導致身體某部分當機或出毛病,在情緒恢復之前無法工作,幸福感降低。
而負面的情緒、想法(負債),也常常造成經濟上的問題,收入減少,或大大增加現實中的支出,因此又造成精神的緊張(情緒又負債了),便更容易處事失常,判斷錯誤,投資失準,或被人騙,跳不出來就又產生怨恨,很容易惡性循環下去。於是明白精神與物質根本不是唯物唯心兩分,而本來就是同一種東西,只是一體兩面。
也許因自己曾經經歷過一小段辛苦日子,這比擬對我而言非常受用,知道收入小於支出的痛苦,在畫出這人生資產負債表後,很容易提醒自己,別再增加想法與情緒的負債,無論這負債是自己還是別人強加給我們,我們都有權利說:「喔!不,別來了,我不願再負債了!」
我現在才明瞭,人應該正向而光明,如果負面情緒一直不去,一定是資產負債表哪兒不平衡了。
寫到這兒,心裡出現了一些如古詩般的句子:
我本純良一如仙,
跌入紅塵墜深淵,
落花隨水遇船舫,
自慚形愧不向前。
資產負債表破天,
榮辱褒貶修在先,
世態炎涼直指心,
平衡一笑再接緣。
願各位看倌無論遇到任何榮辱褒貶,都能增加自己的股東權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