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感悟隨筆

于海心:君子不復 淑女何求?

【大紀元2011年10月20日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被孔子稱為「思無邪」的《詩經 周南 關雎》,在中國凡是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淑」是中國女子名中常用的一個字,不過,文革那十年例外。文革,連這個「淑」字都被當作舊的東西給「破」了。所謂的「破四舊」,純粹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但是中共一向善搞虛假宣傳,善玩文字遊戲,一個「破」字好像是與「立」字相對,把一場文化「破壞」披上了充滿哲學意味的畫皮。

文革之後,「淑」又開始在中國女子的名字中出現。而在文革結束後,中國的文化、經濟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一個真空,甚至稱呼上都讓人尷尬。大陸人都要稱「同志」,可是那麼多的「國際友人」,人家不但不信共產主義,還反感、反對共產主義,人家才不和你「同志」呢,於是中國人小心翼翼、膽膽突突的又把傳統的先生、小姐拿出來用。小姐本是對官宦人家懂詩書、知禮儀的有教養的女孩子的尊稱,因為官宦人家有條件為自家的女孩子請先生。這個在中國用了上千年的稱呼,在大陸被叫了十幾年後就變質,成了妓女的代稱,以至於還有女子因為被稱為小姐而發怒,在餐館也用服務員代替了「小姐」。小姐一詞現在大陸已經淡出了稱呼領域,取而代之的,人們開始呼喚淑女。

那麼淑女是甚麼意思呢?如同道德高尚是君子的第一含義一樣,善良是淑女的第一含義。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靜美麗,因善良而散發著由內而外的美好。淑女指女子心地善良,修內而安外的舉止得體,進退有度。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動物都有惻隱之心,對那些沒有惻隱之心的,我們該稱他為甚麼呢?一個看到幼童被車碾倒從旁邊經過而無動於衷,無論穿著甚麼名牌、化著怎樣精緻的妝容,無論你是甚麼出身甚麼學歷,你從此與淑女無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淑女與君子同時出現,這也符合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的理。

君子一詞在周朝指國君的兒子,在古代,士大夫階層都把修身養性作為第一功課,再次是學問。君主的兒子包含道德高尚、有修養、學問好的意思。到了春秋時代的孔子,則突出了君子的道德含義,把君子作為儒家中次於聖人的一種境界的稱號。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君子一詞被儒家逐漸規範,在中國人心目中等同於道德典範。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物質的繁榮會給精神的追求提供更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中國的大陸如同一個怪胎,自89年之後,經濟的發展以全面摧毀中國人的道德良知為代價。更有惡法、惡法官判決扶起老人的助人者罰款。

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以道德高尚、學問出眾而聞名於世,當時的人們爭相拜訪顏回,沒有人因為顏回身居陋巷而看輕這位君子。反觀當今社會的人推崇的是甚麼人?成功人士。所謂的成功人士,與道德無關、與學問無關,有錢、有權便可謂之成功。

君子與淑女相並而生,產生不出君子的時代,必然不會產生淑女。君子與淑女的產生,需要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系統全面的滋養。

文革初期的所謂的「破四舊」,可笑到把女子的盤起來的髮髻也當作「舊」的來破壞。在文革之前,盤頭是已婚女子的標誌,未婚女子不盤頭,從女子的髮型上便可知女子是否結婚。這是中國人對婚姻和貞潔的重視。在文革之後的80年代,我常聽老人說,現在甚麼都亂了,姑娘和媳婦也分不清了。而現在的大陸,更是已經亂到笑貧不笑娼,多少少女的頭腦中已經沒有清白與貞潔的概念,糟蹋著自己卻當作時尚和潮流。

甚麼是淑女,看看大觀園中的寶姐姐。這位「珍重芳姿晝掩門」的寶姐姐,詮釋的傳統文化中女子的「禮」與「教養」,這是淑女的典範。

一個培訓班能教給你社交的禮節,卻無法讓你懂得禮儀之道。沒有君子,何來淑女?反之亦然。中國人普遍被奴化,房奴、醫奴,中國人在物質上已經被奴化,所謂的淑女培訓班,不過是讓這些女子更能滿足那些所謂成功人士需要,增加一種「奴」罷了。

寫到中國人普遍被奴化,我突然想起,有一支名為「國歌」的歌中第一句就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不過這與本文主旨無關,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