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高教誘因多 蒙古生來台漸增
【大紀元10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日電)2000年蒙古第1次選送24名學生來台留學,到2010年已有438名,增加近20倍,在台灣外籍學生中排名第11位。教育部表示,在台灣能學英語、華語、專業知識和多元文化應是最大誘因。
為促進台蒙高等教育合作,教育部次長林聰明9月率團前往蒙古主持台灣教育展,台灣也有17所大專院校前往參展。而深耕蒙古多年的銘傳大學則是第1個前往蒙古招生的學校,也是蒙古第1批選送學生來台就讀的大學。
銘傳大學校長李銓表示,蒙古學生早期多前往蘇聯或中國大陸留學,但後來發現來台灣唸書不只能學簡體字,還能比大陸多學一樣正體字,因此吸引不少蒙古學生來台,2000年選送第1批學生來台,其中不少學生大有來頭,例如蒙古現任總理的妹妹就在其中。
雖然來台的蒙古學生不乏「皇親國戚」,但台灣的高等教育並未因此打折扣。李銓笑著說,銘傳堅持高等教育的品質,而且一視同仁,不分學生國籍,之前還有「二一」制度時,也有不少蒙古學生因為學業成績未達標準被迫「中途下車」。
外界對於蒙古常有許多既定印象,但隨著蒙古學生來台,很多印象也紛紛被打破。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副處長劉廣華也分享一個小趣聞。
劉廣華說,蒙古氣候極端,白天可能超過攝氏30度,但晚上卻到零下30度,因此蒙古人常被認為很耐寒;但曾有一年春天,校內商店準備棉被和被單供蒙古學生購買,但蒙古學生以為台灣是亞熱帶氣候,並不需要棉被,沒想到當晚氣溫降到10度又下雨,加上宿舍沒暖氣,結果蒙古學生冷到「皮皮挫」,隔天馬上主動去買被單。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2000年蒙古第1次選送24名學生來台,到2010年已有438位,增加近20倍,在台灣外籍學生中排名第11位。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認為,在台灣能學英語、華語、專業知識和多元文化,加上台灣的中小企業也是蒙古想學習的典範,而且比起其他各國,台灣的學雜費相對便宜,應該是吸引蒙古學生的最大誘因。
李銓也表示,蒙古學生來台人數逐漸成長,就讀學校越來越多元,而許多學生畢業後回到蒙古,紛紛擔任政府官員或各領域代表,更成為推廣台灣和蒙古合作背後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