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8日電)在山間、在水邊,尋常交通工具難及之處,只要有需求,就是空軍救護隊出動時刻;他們執行山難、海難救助或運送傷患任務,功能如同陸上救護車,只是路程更險。
空軍救護隊成立於民國39年,本為嘉義直升機分隊,民國43年擴編為救護中隊,72年更名為空軍救護隊,隸屬空軍455聯隊。空軍救護隊隊徽以海鷗為意象,取其在海上指引受難者絕處逢生的意義,因此被暱稱為「海鷗部隊」。
由於成立得早,台灣的救護直升機曾遠赴菲律賓支援救災,也曾參與越戰。
一般來說,國際間戰爭不會攻擊沒有火力及防護能力的救護直升機,如同在陸地上不轟炸醫院;但真在戰時,規則常如同虛設,海鷗部隊直升機就曾在越戰中被敵機打下來,烈士們的照片,如今都掛在空軍嘉義基地隊史館。
海鷗部隊執行失事飛機及船艦搜救、傷患運送、災民搶救、沿海巡邏、高山及離島運補、人員運輸等,主要使用S-70C直升機;空軍目前有17架救護直升機,分布在台北、台東及嘉義。
每當發生事故,國家搜救中心獲報後,移轉給救護隊。為爭取時效,1架救護直升機上應有的5人,包括正、副駕駛、救護士、醫官及機工長,必須隨時處於準備好的狀態,飛機在獲令後15分鐘內就要起飛。
同樣執行空中救援任務的,還有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通常負責近海5到10海里內及山區3000英尺以下的任務,空軍救護隊則可執行10海里以外、3000公尺以上的區域。
與陸上救護車相較,救護直升機常是深入深山救援迷途或受傷的登山客,或是在無邊的海面上飛行,吊掛落水的船員,環境挑戰更大,器材也更受限。
由於氣候遽變,近年來包括莫拉克、梅姬颱風都造成重大災害。空軍救護隊飛行分隊分隊長顏宗耀在去年10月,梅姬颱風重創宜蘭蘇澳、造成蘇花公路崩落期間,是第1批駕著直升機沿海岸線飛抵現場的救護人員。
在平時,太平洋的浪潮在岸邊碎成白色蕾絲邊,中央山脈陡然拔起,景象何等壯麗;但那幾天,台灣最美麗的海岸線卻盡是道路崩塌及沖刷土石,罹難旅人的遺體不知去向。
在土石堆中尋找遺體或遊覽車殘骸談何容易,但顏宗耀說,只要「多飛1次,就帶給家屬一些希望」。這是救護隊員的工作,他們無悔執行,但求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