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08日訊】香港人尊稱「華叔」的司徒華先生,經過數月和癌症的搏鬥後,於一月二日終告不治。享年八十歲。連日來,港九各界表示少見的朝野一致的哀悼。讚揚他一生熱愛香港,致力於推動香港民主和中國的社會進步。讚揚他的人格和獻身精神…… 無疑,司徒 華是香港社會一位享有崇高聲譽和影響力的大人物。
司徒華的青年時代,是一名熾熱的民族主義者,六十年代任職教育界起,就是社運、保釣和中文運動的健將,被港英當局視為眼中釘和中共的同路人。八十年代香港推行代議政制,他是民主派的主角,一九八五年高票進入議會,任立法局議員。九七問題擺上中英談判桌後,香港民主派主張「民主回歸」,認同港人治港,司徒華作為民主派的代表人物進入北京操辦的基本法草委會。當時,華叔可能想像不到一位大陸青年學者、未來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他們討論回歸問題時,在香港大讚殖民地統治。
改變司徒華政治路向的是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北京長安街上學生的鮮血,讓他通宵難眠,哀痛至極。夢幻最後破滅,踏上一條新的不歸路。六四之後,在民選議員的名銜之外,他是民主黨領袖和赫赫有名的香港支聯會主席。不僅要求平反六四,而且號召推翻「一黨專政」。他的戰友李柱銘的名言「反共只能做不能說」,華叔說了,也做了。二十年來,在全球媚共日盛的氣候下,香港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每年都不下數萬人出席,觀光者水洩不通,可謂世界旅遊第一景點。其悲壯、動人,超過柏林牆。在天朝的五星旗下,敢於如此放肆——那是司徒華的作品,他是運動的靈魂和主帥。前年,華叔說他老了,要交棒給「八○ 後」。於是我們看到,二萬一千名中學生票選二○一○年中國十大新聞中,竟有七成八的票,選劉曉波獲獎為第一大新聞!跌 破滿街眼鏡。
香港歷來是遠東著名的商業大都會。這裡萬商雲集,富豪輩出。非商界名人如李小龍、金庸者卻是寥寥無幾,政界強人更無成長土壤。香港彈丸之地,在英國殖民地的強勢統治和中國專制主義深厚傳統的夾縫中,極大壓抑政治人才的出頭。和產生甘地、曼德拉的印度、南非同是英國重要殖民地相比,香港缺乏尋求獨立的思想資源,英式體制運作成功,故二戰之後政治發展極為緩慢,無力面對「九七大限」的降臨。司徒華在香港歷史上這段最敏感而複雜的轉型時期,脫穎而出,成為領導風潮的政治活動家,是非常難得的事。有他個人的本土氣質、文化素養和使命感,也有時勢造英雄的 時代背景。
當這個轉型期成為過去,香港遭到中國崛起的新挑戰時,司徒華這一代也將隨之退出歷史舞台。今天告別華叔,也就是告別我們參與見證的香港一段最難忘的歷史。啊,香港新的時代來了,公眾期待新的人物也會隨之而來,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希望在 香港繼續留住我們心愛的一切。
(2011- 1- 3紐約)
──原載《開放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