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何蔚悉尼報導)2010年聖誕期間,借去日本之機,去東京拜訪了享有盛名的鐵廚陳健一,探究陳氏四川飯店和他的品牌料理「陳建一麻婆豆腐」的成功原因。
鐵廚陳健一是名人,有關他和他父親陳建民的成功之事都已被媒體報導過了。我想瞭解的是,在日本的華人廚師那麼多,為甚麼陳氏父子是最成功的? 陳氏的拿手名菜有「乾燒明蝦」、「棒棒雞」、「回鍋肉」和「麻婆豆腐」等很多,為甚麼唯獨 「麻婆豆腐」最受日本社會的歡迎,成了陳氏四川飯店的招牌產品?我希望對陳先生的拜訪能找到答案。
約見之事是由外甥大維幫忙辦的。他在電郵中告知陳先生,我希望去他在東京赤阪的四川飯店拜訪他,徵求他的同意並希望能與他確定時間。陳先生回覆說,很高興與我見面,並告知他在12月27日與28日都有空。他還親自打電話給大維,約定12月27日下午,在他的飯店與我見面。
赤阪的四川飯店坐落在東京市赤阪的一棟鬧中取靜的大樓中,佔用了該大樓的第五和六層。這是陳先生擁有的十六家飯店中的主店。我在六樓的天府廳與陳先生見了面。當然,大維是我必不可少的日語翻譯。
走進天府廳的陳先生身著一身雪白的廚師裝,頭上一頂廚師帽,與電視節目『鐵廚料理』中的形象一模一樣。坐下後,他首先談起了他父親的創業。我問他:你父親能夠使日本人接受和喜歡中國菜餚的成功原因是甚麼?」陳先生回答:「是我的媽媽」。他解釋說:「我媽媽是日本人,我爸爸去日本餐館當廚師時,她在餐館當服務員。倆人因此相識並結了婚。媽媽是爸爸的日本老師,爸爸從媽媽那裏瞭解到了日本人在品味上的喜好,日本民族的文化和風俗禮節。所以爸爸能夠把四川菜按日本人的口味愛好來做,逐漸形成面向日本社會的川菜特點。」陳先生補充說:「成功是需要客觀條件的,如果沒有我的媽媽,爸爸就不會那麼瞭解日本人的特點,他的菜就不會那麼合日本人的口味。」
陳氏「四川飯店」在日本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將「料理就是愛情」的準則注入高超的烹飪技術和對賓客的服務質量中。不僅為賓客提供美味的菜餚,而且讓賓客在享用食物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去品味美好的菜餚,把享用食物當作一種精神享受。陳先生說,父親陳建民傳授給他兩條成功秘訣,一是過硬的烹飪技術,二是「料理就是愛心」的原則,要把為客人烹製可口菜餚當作為自己家人做菜一樣,融入家庭式的親情。
現在,陳先生已經把父親的秘訣發展成三條原則:一是高超的烹飪技術;二是做每道菜都要有情有心有愛;三是創新發展『本土化』,使中國川菜成為日本國民喜愛的一種菜系。他說,為了創新發展,他與四川成都著名的「菜根香」川菜館每年都有互訪活動,互相學習新的菜譜,交換新的技藝,再根據各自賓客的口味愛好調味,使之成為自己賓客能接受和喜愛的新菜餚。
「陳建一麻婆豆腐」是鐵廚陳建一的品牌料理,深受日本人的喜愛。這道菜之所以能折服日本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的食文化背景,日本人喜歡豆腐,因為豆腐既有營養,有助健康,老少皆宜,價格又不貴,人人都吃得起。另一方面是陳先生在豆腐料理方面的造詣。八十年代初,陳先生去了中國四川,在一家百年老店「陳麻婆豆腐」學習烹飪真傳技藝整整一個月。回來後,在實踐中又不斷的研究總結,形成了他烹飪麻婆豆腐的獨到方法與技術,打造出「陳建一麻婆豆腐」的品牌。在談到他的麻婆豆腐時,陳先生並不強調他的技術,只是說,他的麻婆豆腐用的是他自己製作的豆瓣醬,麻辣的程度也是按照日本人的口味調製的。但是他強調「心意 」,他說:「心意能夠融入做菜的技術中,和對待賓客的服務中。最主要的是對待賓客的一片心意。」
中國古詩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陳先生身體力行的「料理就是愛心」,做每道菜都要有情有心有愛的原則,應該就是使他的事業之山揚名的「仙」和使其品牌料理之水靈透的「龍」吧。
陳先生最後說他會慢慢把他的事業轉交給兒子。為了使兒子瞭解和掌握傳統四川菜的烹飪技藝,陳先生把他送到四川成都的「菜根香」川菜館學習了兩年。回來後再跟隨父親學廚藝。陳先生風趣地說:「兒子接班後我就可以有多的時間打高爾夫球了。」
交談結束後,陳先生執意留我和大維在他的飯店用餐,並親自下廚為我們做了一套精緻的山珍海味,壓軸菜是他的品牌料理「陳建一麻婆豆腐」。我不僅耳聞目睹,而且親口品嚐了陳先生的佳作,真可謂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