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書中看過一段很有哲理的說法。
有一個舉人他很有修養,並且才高八斗。有一天阿平就問舉人說:多說話有沒有好處?舉人回答:要因當時狀況而定。例如蟬鳴日夜不停,嘶鳴數天也未必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反而製造嘈雜的聲響。可是清晨的公雞每天按時啼叫,雞一啼人們就知道天已亮。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事實,話多不一定有好處,只要說得適時、適當就可。
在生活中,願意去傾聽別人的心聲的人,他會受到歡迎,也會得到尊重;在職場中,願意去傾聽客戶需求的人,他會受到信任,也會得到肯定。而傾聽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默契,是心靈的溝通,更是一門學問的展現。所以,在職場中不重視傾聽是一種不尊重客戶的行為;相對地,也因為不重視傾聽,自然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行銷的效果也會不佳。
由此可知,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說話和傾聽,卻得以相呼應,其中的道理是人的真實反應,也可以說是自然本能的反應。人都喜歡聽起來有深度有內涵的道理,但也必須是恰到好處,否則說的天花亂墜,讓人覺得華而不實而且心生厭惡感。
而對話中要呈現出話語的重點所在,更要用心去傾聽別人的心聲,包容喜歡和不喜歡聽的話語,便能從中找出彼此的默契。而這也同時反映出個人平時的修養。職場中是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