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北報導)近期環保意識抬頭,不少環保團體、民眾及寺宇皆表示減少或不燒紙錢,那這是否會對金紙業者造成衝擊呢?民俗學者張益銘表示,金銀紙能流傳千百年,必然有它歷史意義的存在,因此環保問題並沒有對金紙業造成衝擊影響,但他也強調,金銀紙錢可看過去也可看未來,甚至也可以看出現代人要什麼,現在到處都在燒發財金,這就表示台灣人想發財缺錢,因此像政府花大錢在買廣告呼籲民眾不要燒金要環保,這反而是本未倒置,因為只要能做到「國泰民安」那這樣誰還會燒紙錢。
張益銘指出,台灣環保意識的抬頭並沒有衝擊到金銀紙業,真正造成金銀紙產業的沒落主要是因為產業的外移。他提到,台灣業者紛紛轉往成本便宜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其中又以印尼為最,台灣金紙業者在當地設廠,最後生產的金銀紙再轉入台灣用低廉價格與台灣業者競爭,光是如此,一年就可為印尼帶來800億的產業商機。
此外他也表示,金銀紙若不好,它就不能流傳千百年,金銀紙文化含有深層的歷史意義,除可看出人類生活的軌跡外,也是老祖宗的圖譜傳承,像是「壽金」外方內圓的圖騰,就是訓誡子孫要在方寸之間守本分,才能享受福祿壽。
那麼像許多民眾及廟宇表示減少或不燒紙錢,那又是真的嗎?張益銘也指出,民眾在哭訴無門、無奈不安的時候都會選擇向天訴求,像是民國92年SARS過後萬華一夜就燒了2億的金銀紙,還有像苗栗玉清宮,它也效法台北行天宮一樣不燒金銀紙,然而一但遇到法會,金紙還是一卡車一卡車的燒,這是無法禁絕的一個民間信仰。
另外他也提到,從燒金銀紙中也可看出現代人的需求,像現在到處都在燒發財金、五路財神,這就表示台灣人缺錢想發財,因此像政府這樣花大錢在買廣告呼籲民眾不要燒金要環保,反而是本未倒置的作法,因為只要能做到國泰民安、民眾安居樂業,那這樣誰還會燒紙錢。
不過為了因應環保及照顧民眾健康安全,金銀紙業者現今仍致力改善製造過程,張益銘表示,金紙業已開始精緻化,其他業者也都通過一些如CNS15095認證,逐漸朝向環保的方向走,現在金銀紙製程已改用乙醇來取代早期有汙染性的甲苯和甲醇,此外他更提倡以失傳的「槐花」和中藥為材,就是要讓金銀紙更加環保,讓民眾使用得更加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