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攝影家:攝影與族群應納中華民國百年史

【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9日電)中華民國發展史論文研討會今天進入第2天,文學與藝術類探討中華民國百年來攝影與音樂的發展脈絡。擔任攝影類講評人張照堂說,盼論文撰寫人將攝影對族群的相互影響納入紀錄。

為歡慶建國百年,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接受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籌備會委託,組織學界撰寫中華民國發展史,並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去年5月開始編纂作業。

這項編撰計畫動員149名專家學者撰寫,分為「百年學術發展」、「政治與法制」、「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學與藝術」和「文化發展」6大專題,今天在政治大學舉行第2天「中華民國發展史論文研討會」,收集參與學者的意見編修。

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攝影家張照堂擔任本次「文學與藝術」中攝影類論文的講評人。張照堂說,透過論文的確可讓外界對台灣整體攝影發展有概括論述,但他期盼撰稿人能多著墨介紹台灣攝影教育、各年代攝影人、攝影學會的變遷和新聞攝影在解嚴前後的變化。

張照堂認為,攝影與族群間的關係少見但很重要,若概括將攝影人分為閩南、客家、外省人和原住民4個族群,進而深入探討攝影與族群相互影響的現象。「例如原住民族多是被拍,也有人專拍客家文化,各族群間與攝影發生的關聯現象,都能成為百年來攝影發展的論述。」

另外,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教授陳郁秀擔任「文學與藝術」音樂類論文撰寫人,她以「Y」圖形來詮釋中華民國百年兩岸音樂發展沿革。陳郁秀說,台灣在1945年到1970年代,在音樂上仍受大陸時期的民謠影響很大,但現在要重新找到1945年以前大陸在戰亂時期的民間歌謠其實很困難。

陳郁秀表示,整理百年音樂的工作雖然困難,但非常有趣;現在新世代所聽見的音樂已是「Y」圖形的後段,她除在論文中會寫到當代藝人周杰倫和江蕙等人外,也會寫到過去民謠對現今樂壇的潛在影響,就像「何日君再來」、「夜來香」、「叫我如何不想他」這些歌曲現在很多音樂系的學生仍朗朗上口,而且潛移默化著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