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北高雄報導)「校園霸凌行為如何界定,類型有哪些?誰是霸凌角色的涉入者?成為受凌對象的成因是甚麼?師長又該如何防制與輔導?」高雄市首場防制校園霸凌研習會,24日在鳳山區文華國小舉行,約有160位來自鳳山等六區的國小主任參與。在講師陳利銘的帶領下,共同研習霸凌防制的新思維。
因應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為建立有效預防機制、精進通報處理與輔導作為,高雄教育局於今天特邀請中山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陳利銘,為擔負校園安全暨輔導重責的主任們進行講習,教育局長蔡清華在會前特別到場致意,期許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能主動積極關懷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有效處理,以落實校園安全的維護。
陳利銘表示,校園霸凌行為,依其性質可概分為:關係(排擠、謠言中傷)、言語(譏笑謾罵、威脅恐嚇)、肢體(毆打勒索、羞辱舉動)、性霸凌(嘲笑、侵犯身體)、反擊(受虐者反擊或欺負更弱勢者)、網路(網路散播威脅或謠言)等。
陳利銘指出,校園霸凌其實就是校園欺負行為,綜合述各類霸凌來看,則每間學校都存在校園霸凌問題,且實況應不低於一般想像。據兒福聯盟統計,在國小校園中,約有一成學生經常被欺負,六成有被欺負的經驗。若要有效防制校園霸凌,須先了解校園的實際情況;而且切實釐清霸凌者的真正目的,才能對症下藥。
讓學生安心快樂上學,是所有親師共同的期待。陳利銘表示,若要減少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唯有全校共同投入,整合學校、家長、社區與個人的力量;同時兼重制訂規定處罰及溝通發展的技巧。在規範處罰霸凌者的同時,並著重解決衝突的輔導策略,對個別學生進行社會及行為技巧訓練。也唯有以剛柔並濟的方式雙軌進行,才能有效防制校園霸凌。
當同儕間發生霸凌時,師長如何在第一時間得知並介入處理,也是有效防制的重要關鍵。陳利銘強調,校方及教育當局應建立多元通報系統及支援管道,並透過宣導及匿名保護方式,鼓勵受凌者及旁觀者勇敢挺身舉報。當然,在處理事件時,切不可將特定對象標籤化,因為所有涉入霸凌事件者,都是需要協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