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老夫婦,老先生得了攝護腺癌合併骨頭轉移,這種轉移狀況不治療的話,老先生將會癱瘓,而且不久後就會出現病理性骨折。
他們的子女都要上班,沒辦法載他們來做治療(姑息性的放射性治療要每天進行)。夫婦兩人年紀大,沒有錢搭計程車,不能騎車、也不會開車。
剛好聽說仁愛醫院有免費的交通車,兩人相互扶持著,出門找搭車的地點。但很巧的是,他們住的地方與醫院免費交通車的乘車處差了一個路口;雖然只是一個路口,但老先生老太太的腳都不方便,走這一段路,對兩位年長者來說非常折騰。
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我就去麻煩總務課的課長,請交通車司機加一個停站點,在他們要來醫院的日子,一定要繞到路口等老夫婦兩人,並請司機確認他們兩人都上了車,才可以把車開回醫院。
我們給他固定的治療時間,在來回車程上,也要司機確認他們兩人是否上車。兩人很高興,為了顧慮交通車抵達其他乘車處的準時性,也怕司機先生空等,所以要看病之前,老先生都會打電話到醫院來說一聲:「我們今天要在那邊等唷!」
而接送久了,司機先生在要開離醫院的十五分鐘前,也會打電話到我們腫瘤科,通知交通車要出發了,那時護理人員就趕緊帶著老夫婦上車。
定時巡房,體貼家屬的心情
腫瘤治療是一項長期抗戰,曾在醫院裡照顧過病人的人大概都有這種經驗。由於平常很難與醫師取得聯繫,巡房就成為病人及家屬唯一可以與醫師見面的機會。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總是那麼早就去查房?為什麼規定主治醫師要將查房時間寫在牆上?為什麼要這麼麻煩,還要清楚告訴病患醫生們去查房的時間?
為什麼呢?猶記父親生病時,為了要等醫師來巡房,好跟他討論父親的病況,我一直守在病房不敢離開,生怕一離開剛好醫師就來了,錯過見面的機會。
可是,經常等了一整天,結果醫師都沒出現!那種苦坐枯等、忐忑不安與焦急的心情,不是親身體驗過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除了心理上的因素之外,我也知道一般收入的家庭要負擔一位病患,經濟的壓力會有多沉重,所以,我不願意讓我的病人家屬為了等著和醫生談幾句話,就要特地請一天或半天的假。
我將自己的巡房時間全面調整到上午七點半、八點左右,如果早一點查房,與家屬談完後,他們還來得及去上班,這樣就能讓家屬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有時間和醫師溝通,又可以掌握至親的病情。
早一點查房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病人家屬及病歷本一定都在,不會發生查房卻沒看到病人與家屬的情況。
病人家屬為了親人經常性的請假,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是很容易失業的!因此我在醫院訂定了巡房的時間,自己也一定是時間到就出現,所以才有人戲稱我巡房的時間,和高鐵一樣不誤點。
還有,每當門診的診療到一個段落,我一定會走出診間,看看候診區的病人,凡是年紀較長或是遠地來的病人,我會優先讓他們看診。
雖然每回門診人數,預約加上現場掛號都有五、六十位,有時候讓少數人插隊先看,但幾乎沒有抗議的患者或家屬。或許是大家了解我的為人,都接受了我的方式吧!這就是將心比心。
陪伴父親抗癌的歷程讓我徹底領悟一件事,就是一個好的醫療行為,必須提供病人就醫的便利性,以及保有永遠站在病人家屬立場的同理心。
我經常覺得,在醫療過程中,醫生可以給病人很多方便,如果醫生願意的話。不過就是這樣一點點的「方便」,當醫師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隨時保有以病人為重的同理心
學長的太太罹患腫瘤,輾轉由我看診治療。有一回,學長因為擔心妻子的身體,在半夜一連打了數通電話給我。
一向堅毅剛強的硬漢,卻在電話那頭號啕大哭,不斷地說著心中可能要失去妻子的巨大恐懼,一通又一通無法自抑。
那種傷心、沮喪、疑慮、絕望的情緒,如浪潮般一波波襲來,他說覺得自己就快要撐不下去。
身為腫瘤科醫師,我看過太多堅強的巨人在瞬間崩毀的情景,可是每次遇見,我仍感到內心深處隱隱作痛。
耐心、和善,傾聽、開導,這是每位醫護人員都必須具備的態度,除了一次又一次解釋說明,並安撫對方的情緒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隨時保有同理心。
身為一位醫護人員,必須隨時站在病人及家屬的立場設身處地思考,許多事也許做得「對」,但不表示做得「好」。
病人家屬在半夜急call醫師,醫師在第一通電話對家屬說明解釋完畢後,其實已經盡到了醫師的責任與義務,但如果不是理解家屬正面臨極大的恐懼與無助,才會在半夜找醫師,否則多數人未必願意犧牲自己的私人與睡眠時間,耐心提供協助。
我認為一位好醫師,必須要提供病人身、心、靈的全面照護。
當時父親生病,醫生沒有給我聯絡方式,他也沒有固定的地方,經常不在辦公室裡,每次想詢問父親的狀況或是要找醫師討論,都聯絡不到人,甚至得透過關係去問。這種現象到現在還是很普遍。
正因為體會過病人與家屬的無助與脆弱,從那時候起,我就要求自己提供病人一個又快又方便的聯繫管道。想什麼時候談都可以約,或是約定時間用電話聯繫也可以,只要不影響工作或其他病人的權益。
我的觀念是,醫療人員跟病人要有同樣的心思,也就是同理心,這樣對病人才公平。這就是現代強調的「以病人為中心」,我經常以此提醒自己與我的團隊。
人在生病時都會感到害怕、不安,病人的家屬也一樣,因為擔心親人的病情,所以會著急、會恐懼,醫師一定要提供一個簡單的聯絡方式,讓他在危急或需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幫助;就算你沒辦法直接幫他,也應該提供協助管道,讓他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現在很多醫院都對重要癌症進行「個案管理」,這方面應該會愈來愈好才對。
醫師的工作是十分忙碌的,但是再忙,也不該以此來當作拒絕病人的理由或藉口。這些本就屬於醫療服務的範圍內,每個醫師在選擇這個行業時,就要有這樣的認知。一位醫師是否盡責,病患心裡都是清楚的。
有一回,我在巡房的時候,聽見罹患肺癌的素美姐對另一位住院醫師說:「你們院長不是只對他的病人有耐心。有一次我回醫院追蹤,因為有個朋友剛在台北的醫院診斷出癌症,所以就順便請教院長。院長看到我帶來朋友的X光片,還很仔細地跟我說明了快一個小時,不會因為那不是他的病人就不理。」
當下我的心裡除了感到欣慰,更確定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
身為醫生,不只應該負擔起基本的醫療,還有更深層一點的責任。避免病人因為生病後受到經濟跟心理上的煎熬,避免他們承受身上病痛以外、不需要受到的苦處。
這些,都是我行醫以來一貫的理念。「同理心」不僅對病人如此,對家屬亦然。@(待續)
摘編自 《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