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長平:應景而已,家庭日記又何妨

【大紀元2011年01月10日訊】新華社記者顏秉光多次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近日被停止採訪報導工作,調離記者崗位。顏秉光的行為由網民揭露,經由新華社黑龍江分社核查確認。記者造假時有所聞,不過像顏秉光這樣,一再把家人甚至自己當作陌生人寫進新聞作品,被網民排列在一起,呈現出特別的喜劇效果,仍然令人忍俊不住,十分耐人尋味。

按照新華社和很多網民的解釋,顏秉光的行為主要是由於她本人缺乏新聞職業道德,沒有維護媒體公信力的自覺性。的確如此,一個記者把新聞當作虛構作品,違反了基本的職業倫理,其專業態度和誠信品格大可疑問。記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個良心活。對民眾知情權利和社會公正不感興趣的人,最好不要加入到這個行業。但是,眾所周知,這個行業又充斥著太多蠅營狗苟之輩,只不過大多數人比顏秉光手段高明或者運氣更好而已。

不可否認,網民對顏秉光報導被揭露的幸哉樂禍,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對新華社報導長期不滿的基礎上的。作為經常性壟斷重大新聞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記者被揭露出擺烏龍的事情並非頭一回。曾記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器尚未發射,新華社就發出了細節生動的著陸現場報導,宣告偉大成功。也曾經有新華社記者因為敲詐勒索而觸犯刑律,鋃鐺入獄。而更多的時候,並沒有證據否定新華社的報導,但是由於其壟斷性質,人們有理由對它保持懷疑的態度。道理很簡單,言論需要自由市場。只有經過自由市場的競爭和檢驗,資訊才能取信於人。

顏秉光被揭露出來的虛假報導,並非重大的政治新聞,而是一些瑣碎的日常生活信息,比如兒童如何渡假,哈爾濱的天氣變化,年夜飯如何吃等等,都不屬於官僚體制管理需要控制的新聞。她為甚麼造假呢?當然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多混幾個稿費。真正的問題在於,她何以能夠造假?造假之後,新華社的體制為甚麼不能自動甄別?從網民揭露的情況看,顏秉光的造假明目張膽,極易暴露,簡直就是為了測試一個系統而設計的試題。在這個測試中,新華社的采編系統沒有及格。我不相信新華社的采編都是無良之輩,但是在一個不能帶來職業榮譽的新聞體制中,撒謊並不是甚麼了不得的大事。

事實上,顏秉光的報導並非都是謊言,甚至可以說大部份真實。正因為她的報導中反覆出現家人的真實姓名,才被網民發現抓住了把柄。她的報導放在一起,像一本家庭生活日記。正如網民所嘲笑的那樣,她的先生雖然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卻成為媒體寵兒,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記者的眼球,一言一行都會被寫進報導。這種滑稽效果,恰好是因為顏秉光報導中保存了相當多的真實性。假如她把先生的名字,換成「王先生」、「李小姐」、「趙大娘」,這些報導有甚麼不同嗎?我想並沒有多大差別。問題在於,這些瑣碎的日常生活記錄,為甚麼會反覆成為新聞?記者固然應該關注民眾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一個普通市民的生活,可以經常性地成為國家通訊社的報導,這個通訊社的新聞眼光就大打折扣了。簡而言之,顏秉光的家庭生活日記之所以頻頻報導,也是因為新華社關注的這類題材實在是無足輕重,甚至無聊透頂。

這到底是哪一類題材呢?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無聊的報導?細讀顏秉光的報導,再聯想到中央電視台的很多畫面,我們就會知道,這多半是一些應景報導。過年了要說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國慶了要說大家歡慶節日,下雪了要說瑞雪兆豐年;或者改頭換面假裝關懷民生發現問題,其實早就預設了答案。這些報導幾乎年年如此,歲歲重複,並不需要記者去當真採訪,採訪了也未必有用。為了應付這類場面,找熟人出境的記者不在少數。只要這類報導繼續存在,顏秉光是否離開記者崗位,並不那麼重要。

──本文英文版發表於香港《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