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經濟部技術處於28日舉辦「新服務新科技-自主商用電動車技術成果發表記者會」,由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親自主持,展示目前國內最新智慧電動車與關鍵模組研發的亮眼創新成果。
技術處率先以「新服務、新科技」概念,推動電動商務用車平台與服務,國內業者也踴躍投入發展電動車的行列,包括:整車業者(中華汽車)、電能系統(如能元、有量)、電動動力系統(如東元、富田、和大)、充電系統(維熹、鎰福)等。
未來,還將有物流業者(中租迪和、新竹貨運、TNT、中鋼)進一步加入商用電動車實驗運行,以實際經驗作為未來商用車新服務商機探討。而來自物流、貨運業者的高度支持與配合,除了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展現,也肯定國內商用車電動化技術已日臻成熟,且具備商品化能力!
黃重球表示,「智慧電動車」是全球矚目的重點新興產業之一。根據FOURIN(世界汽車調查月報)統計,全球每年商用車市場達1,200萬台,小型商車車隊使用量佔300萬台,是全球總量的1/4;而台灣每年的商用車銷售量達2萬台,屬於車隊使用量約佔1/4,預計超過5000台。
有鑑於此,未來不論是商用電動整車與關鍵零組件,均有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商機。因此國內許多知名大廠則紛紛卯足全力開發電動車,更有不少新興電子相關業者積極投入、搶食這塊大餅,其中包括具高度產業應性的商用電動電動車。
黃重球指出,商用車是目前各產業運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但因一般汽油商用車行駛範圍較小卻需使用大量油料,而使得使用成本較高,卻也突顯出商用電動車的發展潛力性與競爭力。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由於商用電動車具備應用範圍廣、具固定行駛路線、多輛電動車可共用充電設備等特性,再加上車體本身低噪音、零汙染排放等優點,未來若應用於商用車隊,將大幅發揮電動車之效能,並可加速攤平購車與建置充電充電環境的成本。
根據最新評估顯示,若由國內自行生產電動商用車,再加上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補助,我國商用電動車業者可在五年內達到損益平衡,預期可大幅提升業者使用意願。
經濟部表示,政府希望藉由提高國內的智慧電動車產業能量,讓國產智慧電動車更具有價格與市場優勢。在技術處大力支持下,包括工研院、中科院、金工中心、車輛中心等法人科專,以及多個產業聯盟(台灣車輛研發聯盟、高安全性 STOBA 鋰電池聯盟、電動車底盤產業研發聯盟、電動車先進動力系統研發聯盟、電動車營運與電能補充技術推動聯盟等)共同努力之下,已成功開發商用電動車自主關鍵技術與模組。
而這款商用電動車採用的均為國內自主開發的關鍵模組與技術,包括馬達、電池、電流轉換器、控制器等;在性能表現方面,它可承載500公斤已達高承載目標,最高時速達與續航力為100公里,具快速充電、一般家用充電二種充電設計並使用高安全性鋰電池,而充電介面則設計可符合歐、美、日、中等規範。
為增加國內產業的附加價值,國內也積極開發符合國際趨勢的電動車技術。在關鍵零組件方面,像是享譽國際的工研院高安全性鋰電池材料「STOBA」,已技轉國內電池業者並成功開發內含「STOBA」的車用電池組,安全性遠高於一般高能量電池之上。
同時,國內研發單位也與全球知名標準制定與認證機構UL合作開發符合國際安規的全國第一台電動車快速充電系統,對準國際龐大充電市場商機。
經濟部表示,商用車電動化也將創造新的商業與服務模式,例如,物流業者採用零排放商用電動車運送商品、客運業者以零碳排放的電動車輛接送人員,可形成都會地區潔淨的交通與物流運輸服務系統,除節省油資降低成本帶來新的利潤外,也帶動更多電動車創新應用模式與使用環境,落實節能減碳的綠能運輸概念。
例如,若台灣物流業車隊用車每年有5000台改採電動化,預計可減少排放13560公噸之 CO2,相當於35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附量。(根據物流業調查,每部商用車的每年里程數約達2.7萬公里,需消耗6,048公升汽油,排放13,548公斤CO2。)
由此可知,商用車電動化將掀起商用車隊新革命,不僅帶來新的運銷模式,還兼具高度環保效益。相信在政府與產業的共同努力下,經濟部「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將加速落實10案3,000輛先導示範運行計畫,而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將更加朝向產業化、國際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