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秋天談轉骨:從中西醫的觀點談高人一等

安然中醫診所院長 吳俊廷醫師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台灣人是喜歡進補的民族,最近又到了「白露」、「立秋」的時節,就中醫的角度來說,秋天是最適合補養的季節,『黃帝內經‧素問』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精氣溢瀉」。

即說明了青春期約14-16歲的孩子,他們在這個年紀,身高及第二性徵都急速的成長出現,如果配合中醫的一些調理,那麼就可以讓身材更高、頭好壯壯。

就西醫小兒科來說,兒童生長發育最迅速的2個時期,一個是剛出生嬰幼兒期約到1歲左右,另一個則是青春期約12-14歲,但是因青春期又牽涉到生殖系統的變化,所以體內的變化更是劇烈。

西醫小兒科並沒有所謂『轉骨』的說法,但與『轉骨』相關則有『生長不良〈failure to thrive〉』、『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等等。

『生長不良〈failure to thrive〉』偏指嬰幼兒時期;而『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就跟『轉骨』的青春期較相關,一般『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為身高小於正常的第3百分位,其實身材矮小的兒童大多沒有病,但是需儘早評估及追蹤,病因可分成2大類:

【1】家族性身材矮小及體質發育遲緩,【2】特殊器官系統疾病引起的身材矮小,如先天性心臟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先天代謝異常疾病、骨骼異常等等,至於內分泌疾病造成的身材矮小約只佔全部矮小症的15%左右,包括生長素缺乏、甲狀腺低能症等。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脾為後天之本、脾主肌肉』,所以中醫轉骨,注重的是健脾與固腎,而且服用『轉骨方』的同時,要注意少食冰飲、早睡勿熬夜、適量運動、飲食均衡,才不會影響或抵銷藥效,白忙一場。

中醫常用的轉骨方藥,如黨參、白朮、山藥、茯苓、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女貞子、菟絲子等,再根據每一個人不同的體質調配,原則上約在小學5-6年級左右轉骨最為適當,選在「立秋」、「白露」、「秋分」這約1-2個月前後的時節,1個禮拜服用1-2帖左右效果最佳。

不過坊間有些來路不明的偏方,在一些急於讓子女長高的父母誤用下,產生了副作用,不但沒有長更高,反而揠苗助長,誤用藥物讓生長板提早密合、促進性早熟,喪失了長高的契機,花錢又傷身,實在得不償失。

其實轉骨也有其更積極的意義,除長高之外,更可以趁此天賜良機,將一些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等,或者兒童腸胃差、胃口不佳都可以一起治療,有一付更好的體格邁向青年期的考驗。@

摘編自 《安然中醫診所健康專欄》吳俊廷醫師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