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陳運造與山林花草的半生情緣

文 / 黃瑞芬 圖/陳運造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30
【字號】    
   標籤: tags:

生活繁忙的現代人偶得閒情走近大自然,那份純真的悸動足以回味良久。相較之下,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並發現新物種,常令周遭友人豔羨。

陳運造為苗栗頭份人,父親陳毓琳是中興大學前身日治時期農林專校的畢業生,一生熱愛園藝,尤鍾愛蘭花。從小看著父親栽培管理蘭花的陳運造,在耳濡目染中,對花草自然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

新竹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中興大學農業教育學系,當時該系還是公費待遇,且畢業後有分發。原採通才教育的農教系,適巧在那一屆起正式分組,由於自小對花草有濃厚興趣,故他毅然選讀園藝組。他從認識校園植物開始,逐漸擴大範圍,只要碰到不認識的植物,立刻拿去請教教授。「認識植物好像認識朋友一樣,知道他的名字即會跟他打招呼,同時也可進一步認識他們的科屬家族。」就這樣陳運造一頭栽進植物的繽紛世界裡。

發現新物種

對植物如此熱中,原可轉至植物、園藝、森林等跟植物更直接相關的學系,但是考慮家庭經濟負擔,陳運造選擇繼續就讀有公費待遇的農教系。他還是常到植物和森林系旁聽跟植物分類有關的課程,也因此而認識森林系的樹木學教授劉業經老師,在劉老師提攜下,經常跟著他們到校外實習,對增進認識植物的功力幫助甚大。

「影響我最深的當然是劉老師,此外農教系系主任林樂健教授也對我協助甚多,除了同意我到森林系選修畢業論文外,並開放系上一間倉庫供其我放標本及當作研究室,讓我順利完成該系久違的學士論文。」當時農教系將「畢業論文」列為選修,不僅全班只有他一人選,而且系上也已多年無人選修。

「沉浸在植物世界的將近五十年歲月裡,最感快樂的莫過於發現了新的物種,那是植物界人士夢寐以求而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日本人早已在台灣作過徹底的植物調查,台灣原生植物4,000種中,約有四分之三已被日本人發表過。因此,要發現台灣新植物非常困難,得靠一些運氣。前幾年,陳運造在台中太平的黃竹坑,幸運發現了一種昔日未曾見過的植物,歷經將近十年努力,最近終於確定是台灣的新物種。考慮自己業已退休,而將有關資料轉給中興大學樹木研究室,由學弟接續研究書寫學術論文,目前論文已經寫好,即將在美國著名植物分類學雜誌上發表,美夢即將成真,讓他高興不已,作夢都會笑。


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圖為陳運造攝於甲寅宅。


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圖為陳運造攝於甲寅宅。

高山險惡 痛失好友

此外,「在探索植物世界的過程中,自然也遇到過深重的挫折,最遺憾的事莫過於痛失至交好友。」在台灣植物保護中心工作時,他與彰師大生物系畢業的同事蕭先生,既是同鄉又興趣相投,兩人合作從事台灣花材植物的第一手研究。他們工作進行順利,想進一步到各重要高山補強部份植物照片與資料的計劃,於是著手規劃攀登雪山、大霸尖山與玉山。

蕭先生在校時是登山社社長,登山經驗豐富,然而高山天候難測,凌晨上山登頂,一行人才發現整個山頭都被冰層覆蓋著,路面十分濕滑。一位女同伴就在離開山頂不久,不小心滑落兩、三公里落差的懸崖下,瞬間就不見人影。蕭先生因為擔任嚮導,內心很著急,待亦步亦趨將隊友們均帶到安全地方,自己又回頭獨自去尋找不慎墜崖的女同伴。一個月後,搜救隊終於在懸崖下找到遺體。「這不僅僅是椎心的打擊,也是一輩子難以磨滅和彌補的憾事。」

植物引進政策 疏通勝於防堵

為了解認識台灣植物,陳運造幾已踏遍台灣平地和森林。由於研究重點主在觀賞植物,而台灣的觀賞植物又有60~70%引自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所以,近年他的調查範圍已擴及東南亞、大陸等地區。

「如果台灣要在觀賞植物這塊領域有所突破,政府的政策應該要靈活變通,封閉的檢疫防疫法規,已嚴重使此行業遭到瓶頸,這是沒有前瞻性的保守作風,對防止病蟲害入侵,也難起防堵作用。業者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新的好物種,以開拓市場、打通銷路,如今全面禁止,許多人便只好貿然走私進來,結果政府管不勝管、防不勝防。」

陳運造建議政府主管單位應改以鼓勵方式管理,修法允許人民可自國外引進新植物種原,但攜入時要申報並在機場等關口全數交給檢疫單位做檢疫,通過檢疫後政府可留下20%作為國家種原,以抵相關費用;其他80%則通知業主領回種植,並由檢疫單位定期繼續監控,如此,不僅政府可全盤掌握防疫問題,同時還可利用留下的種原發展生物科技,富國利民。陳運造語重心長地說:「在世界各國紛紛重視植物種原,認為『誰握有種原,誰就有先機』的今天,這項建議,尤其值得珍視。」


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圖為陳運造攝於華陶窯。



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圖為陳運造攝於華陶窯。

筆耕不輟

一生熱愛植物的陳運造也勤於寫作,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普受讀者喜愛。除曾參與《台灣園藝植物大名典》(1套10巨冊)、《臺灣樹木圖誌》(1套3巨冊)等巨著編纂外,也撰寫出版過《台灣野生觀賞花木》、《野生觀賞植物》、《花與花的故事》等多種書籍,均被各圖書館庋藏,廣為流傳。尤其《花與花的故事》一書,由台灣省立博物館發行後,曾分送全國中小學等各級學校及相關圖書館,對推廣花卉文化貢獻匪淺。

此外,在職場最後幾年,陳運造獲農委會資助研究台灣入侵植物前後三年,結集出版《苗栗地區入侵植物圖鑑》一書,是台灣首部研究入侵植物的專書。出版之後,回響紛至沓來,還有專家主動向林務當局要求,將其擴大成《台灣入侵植物圖鑑》。

幫華陶窯造園

陳運造多才多藝,興趣廣泛。除了植物之外,大學畢業初到大湖任教,課餘曾採集研究80幾種天牛,引起國際知名天牛專家──當時中興大學昆蟲系系主任張書忱教授注意,除送他天牛相關文獻外,還幫他鑑定其中一半,並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科學展覽,榮獲教師組佳作。

造園是陳運造的另一長才。「造園和繪畫一樣,需要有個人素養,才能表現特有風格。」年輕時,他曾一度受邀為王永慶的林口廠區規劃綠美化工作。後來雖未步上專業造園之路,但工作之餘,他經常替親友、同事和長官住家設計庭園,其中最特別的就是華陶窯窯主陳文輝的邀約。

一度因政治因素坐牢的陳文輝,在獄中看過陳運造的《野生觀賞植物》套書,出獄後特到苗栗公館找陳運造,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從此成為莫逆,相交至今,只要華陶窯庭園有任何疑難,都會聽取陳運造意見,加上同愛小酌幾杯,交情更篤。

親手打造夢想庭園

喜歡植物的人,通常都希望發揮所學,親自建造擁有屬於自己的庭園,陳運造似也不例外,退休前就構思在120坪左右建地上營建自己的夢想家園。他將自己的庭園定位為「生態花園」。所謂「生態花園」,就是盡量使用本土物種,以自然手法布置,兼顧所有動植物因子,不光注重造形美、色彩美,更重要的是以台灣原生植物為主,充分營造出自然生態之美。

基於這個理念,他把園裡的原生植物盡可能都留了下來,還設有數口大、小水池,彼此水流相通,且有雙排水系統,設想既周延,又美觀實用,還兼具花、樹、蟲、鳥、魚綜合美,極富特色,讓人欣羨。此外,為回味童年記憶,特別又複製了家鄉的一些景色,融入庭園景致中。當年三合院的老家,屋前小瀑布水聲潺潺、附近高壓電塔遇霧所發出的聲響等,其曾祖父將之取名為「水鼓」、「雲簫」,充滿詩趣。所以他特別請人重製老家正身窗額上的「水鼓、雲簫、山清、水秀』」書畫,以緬懷先祖的文化與創業精神。


植物達人陳運造半世紀以來與草木為友,沉浸山林花木的世界中。圖為鐵線蓮,陳運造攝於日本花博溫室。

憂心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是當今全世界都重視的課題,「氣候變遷確實已嚴重影響台灣生態,許多植物的開花期都亂了,不該開時開,該開時又不開。」此外,林務當局雖已改弦易轍不再砍伐林木,但是經過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大規模砍伐,台灣山林生態早已殘破不堪。「不久前,我前往台南玉井的龜丹溫泉調查採集,發現當地距玉井街上雖僅20至30分鐘車程,海拔高度也不到三百公尺,可是現有生態卻讓人觸目驚心:電線桿幾乎全倒,原有住民、民宿亦皆不見了。更令人傷心的是原本的稀有物種幾已絕跡,植物在那裡茍延殘生的情狀,令人難過鼻酸。」

「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固然需要全民各階層均加重視才能做好,但是,政府的水土保持等單位,負有維護國土安全重任,更不能只注重預算的執行率,而無視成效之有無。以河川整治為例,不應再一味地截彎取直,該重視深潭對緩衝水流的莫大功能。人絕不能勝天,應該尊重自然、師法自然。喊了多年的『自然工法』,也不應淪為口號或紙上談兵,須認真嚴肅檢討改進,更不可成為政客操控選票的利器。有效率的政府,加上人人作環保,後代子孫才會少受一些痛苦!」

退休生活樂融融

退休後的陳運造,假日在苗栗社區大學開授「野生植物探索」課程,前後已超過十年。其他如縣政府、鄉鎮公所、農會、解說協會、生態協會等單位或團體的訓練班,也常邀請他去上課。除此之外,他還就近參加社區歌唱班,也在太太慫恿下報名參加退休聯誼會的書法班,而大學時代的另一興趣──揚琴彈奏,亦被列在退休生活規劃之中。才華洋溢的他,退而不休的生活顯得益發優質與精采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 「我從來沒有在歐洲見過貔貅,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影片時,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嘗試去聯絡冒卓祺師傅,想跟他訂做貔貅,就這樣我跟貔貅聯繫在了一起。」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唐人街開設武館的武術師傅Ronald Galland(江漢利)說道。去年12月,他專程攜同妻子與7名徒弟赴港拜師,親身學藝,今年8月11日,在他70歲的壽宴上,首次公開舞貔貅,將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貔貅文化帶到歐洲。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寧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視攝影師兼燈光師,參與拍攝了多部著名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包括迪士尼、華納兄弟和網飛旗下的電影。他還擔任過法輪功真相電影的攝影總監,包括《為你而來》和《永恆的五十分鐘》。艾文是一名從小修煉的法輪功學員,他是怎樣成長為才華橫溢的青年的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 清晨6時半,天仍矇矇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隱世小島上,人稱蒲台島「島主」的島民羅金樹(樹哥)已經開始駕著小艇出海捕魚,除了炎熱和惡劣天氣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樹哥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一生都不願離開蒲台島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