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記憶缺失:”流氓兔”取代”兔子王”
【大紀元09月22日訊】中秋節來到,濟南市民王穎怎麼也想不起小時候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了,「節沒變,變的是人吧。」。在鋪天蓋地的「中秋經濟」下,對於中秋傳統失憶的人,正越來越多,曾經比月餅還重要「兔子王」已不為人所知,拜祭月亮儀式也遠去,中國味道已迷失,孩子們似乎對「流氓兔」更感興趣。
據齊魯晚報22日報道,距離中秋還有幾天時,濟南市民王穎已然忙得團團轉。中秋晚上的團圓飯,6歲的孩子最想吃的是必勝客,丈夫則盤算著中秋3天的短線游,得買些東西送給公公婆婆,還要想著向自己的父母解釋中秋為何不在家呆著非要出去過……
「幾十年前,哪有人專門說中秋節怎麼過啊,大家都知道。現在不得了,竟然叫『民俗學』了。」退休多年的馬愛奎,是個諳熟傳統風俗的「老濟南」,當他的腸胃享受不起越來越油膩的月餅時,兒時的過節記憶也變得珍貴起來。
在老濟南的中秋風俗中,「兔子王」是比月餅還要重要的物件。在北京被叫做「兔兒爺」的「兔子王」,其實就是兔首人身的泥塑,取意感謝月宮中的玉兔為人間祛病除災。
「就跟新年賣鞭炮似的,那時候城裡主要街道都是賣『兔子王』的,有的店家在大方桌上搭成台階,鋪上白布,大小、造型不等的『兔子王』一級級擺上去。」馬愛奎說,「那時候送禮,就是一提鮮貨簍子、兩盒月餅,再加兒只『兔子王』送給小孩。」而現在「兔子王」早已遠去,孩子們似乎對流氓兔更感興趣。據悉,流氓兔,如棉花糖一樣白胖、可愛的造型,搞怪樂觀的性格,給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秋節當天,濟南人一般要在中午吃餃子,然後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也有白天約上親朋好友游湖賞景的習俗。但在馬愛奎的記憶裡,中秋的「團圓」全在晚上的拜祭月亮中。
「老濟南拜月也簡單,就是在條岸上擺上『兔子王』、香爐,再放些月餅、石榴、蘋果的果盤,不過濟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祭拜『兔子王』的都是女人。拜過之後大家就一起吃供品,月餅是不分男女老幼都必須吃的,而受過祭拜的『兔子王』也就成了小孩子們最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