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章樂巴黎報導)9月18、19日本年度歐洲文化遺產日之際,巴黎夏悠宮(Palais de Chaillot)舉辦題為「環繞吳哥窟:柬、寮、越」的展覽。其主要展品、號稱世界最大宗教建築的柬埔寨吳哥窟全景模型最為引人注目。製作這一6乘5.2米模型的柬埔寨建築師烏克•瓦納理特(Ouk Vannarith)稱吳哥窟為建築奇跡,是「寺廟、自然、人、神四者共存的地方,柬埔寨的象徵」。
吳哥窟(Angkor Vat)位於柬埔寨西北暹粒省(Siem Reap),是聯合國教科文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古跡最著名的部分。吳哥(Angkor)王朝鼎盛時期擁有人口50至100萬,面積近3,000平方公理,是工業革命前世界最大城市。吳哥古跡包括高棉王國從9至15世紀的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覆蓋400平方公理。
吳哥窟是梵文和高棉語的混合,意為「寺廟都城」,是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1113年至1150年間動用最好的工匠、彩繪師、建築師及雕刻家,以舉國之力建造,作為王朝的國都和國寺,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建築群呈長方形,東西長1,500米,南北長1,350米,占地208公頃;主塔高65米;用石料約1百萬噸。另外,可能是由於工匠不掌握券拱技術,所以吳哥窟沒有大的殿堂。
由於暹羅人入侵和其它一些不明原因,那裡的人口16世紀後突然全部消失,輝煌的吳哥古跡便隱藏於密林之後而不為人所知達數百年之久。所幸190米寬的護城河使吳哥窟免於被原始森林吞噬,比其它吳哥古跡保存得更完整。
有25年經驗的建築師烏克•瓦納理特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說,他製作吳哥窟模型的想法產生於紅色高棉倒台後,柬埔寨重新開放之際,那是1988年。他回到了祖國,目睹了紅色高棉大屠殺、大規模毀滅造成的慘景,連國家的象徵、吳哥窟都未能倖免。那時他思索,如何能夠重新凝聚人心。他想到了吳哥窟,這一建築奇跡,寺廟、自然、人和神四者共存的地方,柬埔寨的象徵。瓦納理特也曾任柬埔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
瓦納理特多方奔走。不幸的是,他最終未能找到製作模型的贊助者,只好自己憑著一顆心來做。不幸中的萬幸,周圍很多朋友伸出援手。
當初並沒有想到會用20年的時間。當然也沒有時間上的規劃,只能根據現有條件,能做到哪兒就做到哪兒,結果一做20年。「我必須勒緊褲腰帶,我用的是我爺爺的腰帶。」他笑指腰間老舊皮帶:「我那時都不敢讓人看到這條腰帶。」而在此之前,他開的是奔馳車,騎的是Nissan摩托車。
瓦納理特表示,很多人都為這個模型做出了貢獻。「你知道,模型是用回收物品製作的,每個人都出主意。比如,當初我們想用玻璃做這些棕櫚樹,但問題是粘不牢,稍微用袖子一碰就掉了。」後來用的是銀和黃銅,一種銅鋅合金。「我們很用心,因為棕櫚是柬埔寨的象徵。」
靠回收的老舊電纜、銀、和個人首飾,耗費20年、累計6萬小時的工作,包括從測量到制造的現場實地人才培訓,以及不到50萬歐元的有限資金,這部傑作最終於2008年得以完成,並於9月間向聯合國教科文申報,震驚了對方。瓦納理特介紹說,模型按實物精確比例製作,線性比例為1:250,面積比就是1:62500;模型重50公斤,是實物的2千萬分之一。6乘5.2米的模型可拆成30塊,便於運輸。
建築師說,1931年,法國人曾展出吳哥窟中心塔和入口的1比1石膏模型,共占地5千平方米。
今天,吳哥窟模型屬於瓦納理特本人,但由柬埔寨政府出資,先在世界各地巡展。「因為世界各地有很多柬埔寨人不能回國參觀吳哥窟,那就讓吳哥窟周遊世界去拜訪這些柬埔寨人吧。」瓦納理特很開心。
至於下一步的打算,瓦納理特表示,有日本專家修復了柬埔寨暹粒的巴戎寺(Bayon)。我想有朝一日,用吳哥窟的模型換取一筆基金,製造巴戎寺模型,並首先在日本展出。他也給出了開價:工時數乘10,即60萬美元。
最後,瓦納理特感謝一切熱愛藝術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