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華府

氣候暖可能危及美維州山區動物

【大紀元9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黎愛玲美國華盛頓DC編譯報導)據美聯社報導,離維吉尼亞州第二高山不遠的一座芬芳森林的山頂附近,36歲的生物學家凱文.哈米德(Kevin Hamed)翻開樺樹皮,一隻難得一見的蜥蜴類動物正趴在樹皮下。哈米德說:「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棒的動物,」,它叫韋勒的蠑螈(Weller’s salamander),長3英吋,金色的背部長有黑色斑點。凱文表示,在自然界,金黃色可不是隨處可見的。



韋勒的蠑螈(The Weller’s salamander)。(大紀元資料圖片)

然而如果氣候太過溫暖,你可能就看不到這種動物了。

韋勒的蠑螈存在於極小的範圍,只有在維州、田納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交界處的山區才能找到它們,哈米德就是在位於該地區附近的懷特托普山(Whitetop Mountain)上發現這種蠑螈的。

南阿帕拉契亞山區(Appalachian Mountains)的山峰和山脊是許多稀有潮溼寒冷動植物的家園。

哈米德是一所位於艾賓頓(Abingdon)名為維吉尼亞高地社區學院(Virginia Highlands Community College)的助理教授,像他這樣的科學家稱這種迷濛潮溼的高山為「空中綠島(islands in the sky)」。  

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山地物種正艱難的應付著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這種現象被稱為「自動扶梯效應(the escalator effect)」。哈米德想看看這種扶梯效應是否也會發生在這裡的蠑螈身上。

許多科學家擔心,高山動植物將會因為山上越來越熱而逐漸消失。

布賴恩.沃茲(Bryan Watts)是維吉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及威廉和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兩所高院的生物學家。他說:「如果氣候變暖,這些高山上的物種就可能會不存在了。」

當一萬年前最後一期冰河時代結束的時候,有些喜冷的動植物就因地球變暖往北遷移,有的乾脆搬到了山上。一些冰河時代的倖存者現今居住在維州的高脊,包括北部的飛鼠和紅雲杉樹。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這些物種更為常見。而在維州,他們卻比較罕見。

另一個冰河時代的倖存者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似乎在維州已經消失了。專家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溫度的升高而使覆雪越來越少,白毛動物不易躲避掠食者所至。



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大紀元資料圖片)

維州山區還是其他一些稀有蠑螈的故鄉,例如,謝南多厄蠑螈(Shenandoah salamander)和水獺峰蠑螈(Peaks of Otter salamander),兩者皆只存在於維州的藍嶺山脈(Blue Ridge Mountains)人跡罕至的地方。

維州狩獵暨內陸漁業局(Department of Game and Inland Fisheries)協調人,克里斯伯克特(Chris Burkett)表示,山區的物種在生態環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食物鏈的關鍵環節,它們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克里斯說:「當我們失去了其中任何一個物種,維吉尼亞就少了一份自己的獨特氣質。」  

哈米德徒步進入懷特托普山頂的雲杉林中,雲杉林仿似懷特托普山深綠色的假髮。位於裡士滿(Richmond)西南約300英里的懷特托普山比維州任何一座山都高,只比相鄰的羅傑斯山脈(Mount Rogers)稍矮。懷特托普山海拔5,520英尺,而羅傑斯山脈海拔為5,729英尺。

懷特托普山林內宛若仙境。雲杉讓陽光若有若無,綠色的苔蘚掛在樹枝。膝蓋高的蕨類植物點綴在森林的地面,走起路來,腳底軟軟的。

哈米德,一位令人愉快的熱愛戶外活動的生物學家,拿起一些腐木,並開始擠壓,腐木就像海綿一樣噴出水來。哈米德說:「太平洋西北部地區也是這樣,加拿大,阿拉斯加也是這樣。」

從懷特托普山頂下來不遠,哈米德不僅找到了韋勒蠑螈,還找到其他稀有的蜥蜴,當然也有較普遍存在的北部灰頰蜥蜴(orthern gray-cheeked)和深色藍嶺蜥蜴(Blue Ridge dusky)。

雖然經過兩年的研究,但是對這些動物的發展趨勢下結論還是為時過早。雖然一些蠑螈確實越住越高,但韋勒的蠑螈卻從林區撤到陰涼地方去了。

在田納西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哈米德說,氣候變化如果與其他因素,如酸雨或疾病等一齊起作用的話,就可能導致山蠑螈的災難。

哈米德知道有些人可能根本不關心生活在潮溼的樹葉或樹幹下小動物的命運,對他們來說,動物的皮毛才有價值。

蠑螈是自然環境的活寫照,在神秘的阿巴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s)南部,它們很早就引起了好奇的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真不敢想像,如果有一天哈米德翻開樹皮卻沒有發現金色的蠑螈,他會有多麼傷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