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強勁增長帶動貨幣交易創新高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全球貨幣日交易量已達到4萬億美元。分析認為,這表明商業活動已從危機中復甦,也是發達國家的投資者尋求投資多樣化的結果。

這個數字比2007年的3.3萬億美元的日交易量增長了20%,但是比2007年之前3年72%的日交易量增幅要低。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最近3年交易量增幅較此前3年收窄,是因為信貸危機導致的大幅度價格波動影響到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而之前3年之所以有大幅度增長,是因為當時金融市場波動和風險規避程度較低,同時也受到對沖基金活動擴張的推動。

不過市場分析看到,儘管增速放緩,但日交易量增長仍然反映出危機後復甦過程中,經濟活動得以好轉。彭博資訊經濟學家約瑟夫.布魯蘇埃拉斯說:

“這表明隨著世界經濟開始復甦,全球商務活動也開始好轉……在我們開始走出衰退的時候,會看到貨幣市場有相當大的波動。而當央行在復甦之際開始退出大規模的非傳統量化寬鬆政策時,我們應該看到貨幣交易會有所恢復。但是讓人稍稍吃驚的是,日交易量能達到4萬億美元。”

國際清算銀行每3年進行一次這樣的調查。華爾街日報說,這次調查反映出歐洲債務危機最嚴重時期的貨幣市場狀況,同時也令人看到,閃電般的電子交易模式也刺激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

華爾街日報認為,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刺激了歐元交易量,但是交易量不斷增長更反映出日益全球化的投資走向;由於美、歐和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正在復甦中掙扎,投資者開始轉向其他市場尋求回報,因而帶動外匯交易量增長。

從這份最新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美元在外匯交易中仍占主導地位,但是所佔份額從3年前的85.6%降至84.9%;而歐元的份額則從2007年時的37%增至39.1%。同期亞太地區貨幣所佔每日平均交易量的份額達到35.9%,是該行自1998年開始收集這個數據以來的最高值。這個比例比2007年的水平高出33%,也是自2001年國際清算銀行推出這個報告以來出現的首次增長。

應當說明的是,由於交易涉及兩種貨幣,份額累計最高值為200%。

證券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經濟研究副主任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nson)說,這些數字的變化表明投資者在開始在發達經濟體之外尋求多樣化的投資市場。他說:

“由於發達經濟體經濟活動緩慢,投資者的興趣開始轉向發展中及增長迅速的市場,他們的投資也流向那裏。但是,比如說你不能直接將美元投入香港,而需要兌換成另一種貨幣。這也是導致貨幣交易量增長的一方面原因。”

穆迪經濟網站的經濟學家圖.帕卡德(Tu Packard)說,從這份報告還可以看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資源的需求也引發投資者的強烈興趣。她舉例說,由於中國對鐵礦石資源的需求,導致澳大利亞經濟向好, 因而對投資者形成吸引力。帕卡德說:

“這就意味著投資者會對持有澳大利亞的資產更感興趣,也就是將資金投向那些向中國出口資源的澳大利亞公司。這種影響是通過非直接的渠道實現的。”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美元和澳大利亞元之間的交易量比2007年時增長了35%,而和另一個資源出口國加拿大的貨幣兌換交易量同期也增長了44%。

相關新聞
「秋節好禮  興意相挺」  高縣促銷農產禮盒
美股九月魔咒你怕嗎?
墨爾本澳華歷史博物館重開 省長親臨演講
不顧爭議 德內閣通過緊縮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